认识心脏病
心脏病,泛指心脏或心血管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失常而引起的健康问题。我们想像血液为行驶在血管中的车子,开往全身各个器官,提供氧气与养分。心脏跳动将血液挤向全身血管,让车子顺利到达目的地 (1)。健康的人每天心跳约十万次,会打出8000公升以上的血液流经全身各处。一旦心脏功能受损、心跳异常,挤压车子通往全身的动能不足,会造成器官缺乏足够的氧气与养分,同时,后方等待心脏提供动力的车子大排长龙,甚至被迫离开血管这条公路停到身体各个组织,造成组织水肿;如果心跳停止,心肌细胞、脑细胞也会随后缺氧,使人失去知觉而昏迷休克,若休克超过十余分钟将无法救回(2)。
心脏的疾病有哪些?
心脏疾病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10大类,其中心律不整、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脏衰竭,可能与其他心脏病之间互有关联(3):
先天性心脏病 | 于怀孕4-8周形成的心脏发育不良,可能为遗传、子宫感染、放射线、药物等因素造成。 |
高血压心脏病 | 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及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病。 |
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症、狭心症 | 冠状动脉为供应心脏氧气和养分的血管,如果发生硬化狭窄阻塞,或由于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肥大、贫血,活动或运动过剧,抽烟等因素引起心肌缺血,严重时会引起胸痛,抑制心脏收缩,损害心脏传导系统等。 |
肺心脏病 | 因慢性肺病或肺血管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及心脏衰竭。 |
风湿性心脏病 | 急性风湿热是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引起免疫反应,主要侵犯心脏、关节、皮肤和脑部组织。风湿性心脏病常引致心脏发炎(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或闭锁不全等。 |
心脏瓣膜病 | 因感染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肺心脏病等造成心脏瓣膜病变(狭窄或闭锁不全)及心脏功能异常。 |
心脏发炎 | 因感染造成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内膜炎或心脏瓣膜炎及病变。亦可由药物、化学品、放射线、免疫反应等造成。 |
心肌病变 | 因细胞毒性、新陈代谢、免疫、遗传、感染等机转引致心脏肌肉损害病变及心脏功能异常。可分类为扩张性心肌病变,限制性心肌病变及肥厚性心肌病变。 |
心脏衰竭 | 因感染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肺心脏病等造成长期的心脏负荷,损害心脏帮浦、心脏扩大、心脏肥厚、心脏功能异常(末期心脏病)。非心脏病因素如肺病,甲状腺病,贫血,酒精,毒物,药物等亦可引致心脏衰竭。 |
心律不整 | 当心脏搏动生成或传导异常,或心脏传导系统阻碍引起,而导致心跳不规则。心律不整的原因及种类很多。心脏病因素如: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变等;非心脏病因素如:甲状腺病、新陈代谢药物、毒物、电解质失衡、感染、肺病等。 |
心脏病的症状
症状(3) | 说明 |
胸痛 | 合并有胸闷、压迫感,有时会转移至左肩、左臂或下巴疼痛。女性患者可能不会有胸痛感,须多加留意身体其他症状。 |
呼吸困难 | 常在活动或运动后发生,且躺下可能更加严重。若出现端坐呼吸及阵发性晚间气喘,可能为心衰竭导致。 |
心悸 | 感觉到心跳加快或者不规律、盗汗。 |
疲倦 | 不明原因的疲倦、无力,可能为心输出量过低,心脏衰竭所致。 |
四肢水肿 | 心脏病导致血液循环减少、肾脏血流量减少,进而造成肾脏排出的水及盐分下降,导致四肢水肿。 |
头晕、昏厥 | 心脏病造成血液循环减少、脑部血流量下降,进而导致头晕或昏厥。 |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由于心脏病的成因与种类繁多,须确定心脏病的原因以及症状,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治疗方法分为三大部分,包含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包含:
- 降血压或降血脂药物 –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机率
- 抗心肌缺氧药物 – 减缓心跳以改善心肌缺氧
-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 减少血栓形成
- 血管扩张药物 –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手术治疗包含介入性治疗,也就是心导管手术,以及外科手术治疗(4)。以高血压心脏病为例,饮食控制以低钠为考量,定期规律的服用降血压与减轻心脏负担的药物,当必要时则进行手术治疗。心脏病是病程持续演进的慢性疾病,规律回诊能让医师适时的调整治疗策略。
预防心脏病的6种方法
不论是否正在接受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藉由改善生活与饮食习惯,来达到预防心脏病的发生或恶化(4)。
- 运动:有氧运动可帮助我们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从每天30分钟开始,简单无负担的培养运动习惯。
- 饮食:多食用蔬果以及原型食物,控制体重与腰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高钠食物;高血脂患者可选择植物油,减少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摄取;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
- 定期健康检查
- 戒烟、适量饮酒
- 充足睡眠与适当放松心情
- 营养补充品:选择具有护心作用的营养补充品,适量补充饮食上缺失的营养素,补充前请先向医师咨询。
鱼油:
Omega-3脂肪酸是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主要份是由两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C20:5,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及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所组成。一项研究统合分析显示,鱼油是非常安全的营养补充品,可降低冠心症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减少心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对于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鱼油可降低20% 心肌梗塞、中风、心绞痛的发生率(5 )。食药署公告的鱼油摄取上限为每日2公克以下(6),美国心脏学会(AHA)对于心血管患者,每日EPA+DHA建议剂量为1公克(7)。
纳豆:
纳豆激酶具有活化体内抗凝血酵素的活性,同时还具有温和且持续的溶解血栓作用。研究显示,纳豆激酶可同时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降低凝血因子活性,并减缓动脉粥状硬化的病程 (8)。根据日本纳豆激酶协会,每日的建议摄取量为2000FU,其他族群建议用量请见下表(9):
中年期或血脂偏高者 | 纳豆激酶 2000 FU/天 |
有冠状动脉硬化或心肌梗塞者 | 于愈后期:纳豆激酶 5000 FU/天 (请先与主治医师商量后再使用) |
红麴:
红麴所萃取的Monacolin K成分,与降血脂药物– Statin属于同类化合物,可以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来减少心血管的危害。临床研究显示,长期补充Monacolin K,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9)。根据卫福部订定的「红麴健康食品规格标准」建议成人每日摄取量4.8毫克以上,但每日不超过15毫克(11)。
辅酵素Q10:
是人体能量合成的重要酵素,并与提供心肌细胞的能量有关。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衰竭、心绞痛、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变或低血压)的心肌组织有辅酵素Q10不足的现象。根据一项两年的临床试验,心衰竭患者服用辅酵素Q10可以降低43%的心血管死亡率以及43%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12)。食药署目前规范的每日食用辅酵素Q10限量为30毫克,亦有富含辅酵素Q10的食物如:大豆、橄榄油、菠菜、花椰菜、坚果与海鲜类等,且与油脂一起食用,可提高吸收率及利用率(13)。
心脏供应全身氧气与养分,是所有器官正常运作的关键。有些病症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如三高、慢性肺病或者感染等,除了持续接受治疗外,我们可以藉由改变生活习惯与饮食控制,一同来守护为我们辛劳工作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