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便秘?
根据美国及英国的流行病学研究,便秘定义为每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但此定义并未考虑到肠胃蠕动频率的影响(1)。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便秘定义为多国专家所共同拟定的罗马准则(Rome IV criteria),其对于便秘的定义为包含以下症状3个月以上,且在诊断前至少6个月就包含以下两种或以上的症状(2)(3):
- 排便过程需要用力解便 (频率>25%)
- 排便过程中有体积过大或过硬的粪便,如: 布里斯托尔粪便量表第一、二型(4) (频率>25%)
- 排便过程中有解便不彻底的感觉 (频率>25%)
- 排便过程中有肛门直肠阻塞感 (频率>25%)
- 排便过程中需要以手指帮忙解便 (频率>25%)
- 每周小于3次的自发性排便
- 不使用缓泻剂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稀便。
- 未符合肠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诊断。
便秘的原因?
当食物残渣到达大肠时会呈粥状,由大肠将其中的水分吸收,形成固体形态的大便,并经由平滑肌收缩往直肠/肛门方向推送。若大便在大肠内待的时间愈久,水分被吸收愈多,则会变的愈硬。当大便中水分变少、肠道分泌物减少、大便在大肠内移动变慢、或排便动作受到干扰都可能引起便秘(5)。
便秘的原因除了最常见的膳食纤维、水分摄取不足之外,有很多患者找不到便秘的原因,称为原发性便秘,并可分为三种形态(5):
- 功能性便秘:
大便通过大肠之速度正常,大便次数可能正常,但会感觉排便困难或大便过硬,为最常见的形态。 - 粪便通过肠道速度过慢:
若肠道蠕动较差,甚至是大肠无力(colonic inertia),可能会因肠肌层之神经丛异常而导致腹胀以及排便次数过少。 - 出口阻塞型便秘:
排便时骨盆底肌肉与肛门括约肌未能放松,造成大便排出困难,因而产生解便不完全的感觉,以及需用力或需手指帮忙才能解便。有些骨盆底功能异常乃因长期抑制想要排便的感觉引起,有的则因直肠问题而引起。
此外,某些疾病及药物也可能引起便秘,称为续发性便秘(6):
可能导致慢性便秘的疾病
- 神经性疾病 (neurogenic disorders)
- 周边性疾病,如: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巨结肠症等。
- 中枢性疾病,如: 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症等。
- 非神经性疾病
- 甲状腺功能低下
- 低血钾
- 神经性厌食症
- 怀孕
- 泛垂体低能症
- 全身性硬化症
- 肠躁症
可能导致慢性便秘的药物
- 止痛药
- 抗胆碱药
- 抗组织胺药
- 解痉挛药
- 抗忧郁药
- 抗精神病药
- 含阳离子药物
- 铁补充剂
- 铝(制酸剂成分之一)
- 钡
- 神经活化药物
- 鸦片类药物
- 降血压药
- 神经节阻断剂
严重便秘到什么情况下建议看医生?
如同前面所述,当符合罗马准则(Rome IV criteria)的便秘定义时,便可以寻求医师协助,由医师询问病史、进行理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开始进行治疗。若经初步治疗后未改善或是怀疑有其他疾病,则可视状况安排抽血检查,例如血球计数、血糖、肾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电解质检查,以及大便潜血检查(5)。
吃什么可以快速马上解决便秘问题?
若饮食、生活习惯调整未能改善便秘,则需考虑药物治疗,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通称缓泻剂,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必要时,可合并使用下述不同作用机转的药物(7)(8)(9)(10):
- 膨胀型缓泻剂 (bulk-forming laxatives):
包括车前子 (psyllium)、西黄蓍胶 (sterculia)、甲基纤维素 (methylcellulose)、聚卡波非 (calcium polycarbophil)和小麦糊精 (wheat dextrin)等。藉由增加大便的体积,及其水分含量而使大便变软,改善大便过硬与腹痛症状。所产生的副作用最小,但服用期间应摄取足够水分以增强效果并避免肠道阻塞。 - 软便剂 (surfactants/softeners):
可以促进肠道中水分和脂肪的混和,使大便变软,效果不强,因此通常与刺激性泻剂合用。常见药物为dioctyl sodium sulfosuccinate或docusate。 - 渗透性缓泻剂 (osmotic laxative):
增加肠道内之渗透压,使水分留存于肠道内,也同时刺激肠壁,增加肠胃蠕动。药物包含相对吸收较差的阳离子及阴离子的盐类、含高渗透压的物质、局部作用于直肠的甘油类制剂等。 - 刺激性缓泻剂 (stimulant laxative):
此类缓泻剂包含常用的番泻叶(senna)、bisacodyl、蓖麻油(castor oil)等,作用机转为直接刺激肠粘膜或肠内神经丛,使肠的蠕动增加,通常于睡前服用,第二天早上便可见到效果。
类型 | 成分 | 作用时间 | 副作用 |
膨胀型缓泻剂 | 车前子 | 12-72小时 | 胀气、排气 |
甲基纤维素 | 12-72小时 | ||
小麦糊精 | 24-48小时 | ||
软便剂 | Docusate sodium | 24-48小时 | 肠胃绞痛、皮疹 |
Docusate calcium | 24-48小时 | ||
渗透性缓泻剂 | 氧化镁 | 0.1-3小时 | 腹痛、腹胀、排气 (镁离子制剂使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时,应特别注意) |
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 1-4天 | ||
乳果糖 (lactulose) | 24-48小时 | ||
山梨糖醇 (sorbitol) | 24-48小时 | ||
甘油 (glycerin) | 15-60分钟 | ||
刺激性缓泻剂 | 番泻叶 (senna) | 6-12小时 | 腹胀、腹泻,较少见者有电解质不平衡。 (怀疑有肠阻塞者,不可使用刺激性缓泻剂) |
bisacodyl | 6-10小时 |
3招有效改善便秘的方法
除了接受药物治疗之外,其实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的改善更为重要,额外补充营养素或许也有帮助,就让我们接着了解如何有效改善便秘吧!
饮食习惯调整
- 纤维的摄取量应逐渐增加,一下子增加太快可能引起腹胀。增加纤维摄取需数周才能看到便秘改善。
- 每日的建议膳食纤维摄取量为20-35公克,其中柑橘类水果和豆类中的纤维可刺激结肠菌群的生长,进而增加粪便量。
- 研究显示每天补充1.5至2公升的水分,可以让膳食纤维改善便秘的效果更加显著。
生活型态调整
- 一篇纳入9篇临床试验的系统性回顾研究显示,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慢性便秘的症状。
- 进食后大肠蠕动增加(称为胃-结肠反射),有助于排便。而起床后的大肠蠕动也会增加,因此早餐后是很好的如厕时间。若有需要,在早晨来一杯含咖啡因的饮料也会有帮助。
- 排便行为部分是经由学习、经验而来的制约反射,因此养成固定时间解便习惯亦可改善便秘。
- 应避免长期抑制想排便的感觉。
- 一般治疗(饮食、活动、缓泻剂)对于骨盆底功能异常所引起的便秘效果通常不好,此时可做生物回馈训练,学习如何在用力解便时放松骨盆底肌肉。
- 患者应对便秘定义有明确认识,了解每日排便并非必要的。
- 平日应增加水分和纤维的摄取量,努力减少对缓泻药的依赖。
营养素补充
后生元 (postbiotics)
后生元包含活菌的代谢产物、或细菌裂解后释放的多糖、细胞表面蛋白和有机酸等物质。被认为可能具有抗发炎、免疫调节、抗肥胖和抗氧化等活性,能够促进健康的改善(15)。研究结果显示,补充后生元的组别比起安慰剂更可以改善布里斯托尔粪便量表分数及粪便色泽,呈现出后生元对于调节肠道功能的益处(16)。
益生质 (prebiotics,或称益生元)
益生元是可以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且具有健康益处的物质,可以透过刺激某些菌种的生长来改变体内菌落群的组成,进而带来好处(17) 。一份纳入21篇临床试验的回顾性研究指出,益生元可以有效治疗慢性便秘,并改善大便稠度、排便次数和腹胀情形,但目前对于益生元的特定配方则尚无定论(18)。
益生菌 (probiotics)
益生菌为对身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最常见的包含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或称比菲德氏菌属(Bifidobacterium)等。益生菌可以帮助身体的微生物菌落在受干扰后恢复健康状态,并改善身体的免疫反应(19)。便秘患者的粪便会在结肠内长时间停留,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肠道功能及运动性。研究发现,在患有便秘的成年人中,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其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等都有减少的情形(20)(21)。
根据研究显示,某些特定益生菌对于成人或小孩的便秘有好处(22)(23)(24)(25):
- 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Bifidobacterium lactis:临床发现比起安慰剂能显著增加每周大于3次的自发性排便。
- Lactobacillus reuteri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临床实验发现可显著增加肠胃蠕动次数。
- Lactobacillus paracasei:使用后可显著减少腹胀及解便不完全的感觉。
- Lactobacillus fermentum:动物研究中发现有预防便秘的效果。
- Bifidobacterium longum:可显著改善肠蠕动频率及腹痛。
延伸阅读
便秘若严重也是一种疾病,因此,平常便应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多摄取纤维及水分、维持规律的活动量,并适时补充肠道好菌。如此一来,便有机会摆脱便秘的痛苦,还自己健康的肠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