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引起胃食道逆流饮食习惯?
经研究证实,特定的饮食行为及生活型态可能会导致胃食道逆流(4)(5)。一篇纳入1581名受试者的研究显示,与胃食道逆流有显著相关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种(6):
-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过高
- 抽烟
- 进食过快且过饱
- 偏爱辛辣和高脂肪食物
- 进食后立即躺下
- 穿着腰带或紧身衣裤
- 饮酒(7)
以下特别介绍会恶化胃食道逆流的食物,分别有哪些(8)(9):
- 酸性食物,如:柑橘类、番茄及番茄酱、可乐及其他碳酸饮料等。
生理研究发现,酸性食物需要更多的吞咽次数及较慢的消化时间。 - 含咖啡因食物,如:茶类、巧克力等。
摄取含咖啡因或薄荷的食物,会使得下食道括约肌压力减少,导致食道与胃之间的压力差减少,进而导致逆流。 - 高脂肪食物,如:油炸类食物、速食、起司、洋芋片等吃下脂肪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胃部排空的速度变慢以及逆流的状况。
- 过度加工食品有些罐头食品可能受到不同的食品添加物、食物酸碱值等影响,会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形发生。
改善胃食道逆流的4个方法
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除了寻求医师协助之外,我们自身又能够如何进一步改善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可以改善胃食道逆流的方法(10) (11):
1. 生活习惯
- 建议过重或是近期体重增加的患者可以进行减重。
- 有夜间症状或喉部症状,如:咳嗽、声音嘶哑等患者,可以将床头稍微抬高。
- 吃饱饭后不要呈仰卧姿势。
- 避免在睡前两到三个小时进餐。
- 避免穿紧身的衣服,以防止胃内压力和胃食道的压力梯度增加。
- 可以练习腹式呼吸,去强化食道下括约肌以对抗逆流。
2. 饮食习惯
- 避免过度摄取刺激性食物(如前面所提及的酸性食物、含咖啡因食物、高脂肪食物、加工食品等)。
- 进食量过多可能导致胃胀,且与胃食道逆流症状有关,因此建议有症状的患者可以藉由降低热量摄取,以及减少脂肪摄取的方式,进而调整每餐进食份量。
- 可以适量摄取喉片或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中和逆流酸,并增加食道中对酸的清除率。
- 避免抽烟喝酒,因为两者都会减少食道下括约肌压力,而吸烟还会减少唾液分泌。
3. 对胃食道逆流症状可能有帮助的食物(12):
高纤食物
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增加饱足感,进而避免不觉中摄取过多食物。
- 全谷物,如: 燕麦片、古斯米(或称蒸粗麦粉)和糙米等。
- 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和甜菜根等。
- 绿色蔬菜,如芦笋、花椰菜和四季豆等。
碱性食物
酸性的食物较可能引起逆流,而碱性的食物则能中和胃酸。
- 香蕉
- 香瓜
- 花椰菜
- 茴香
- 坚果
含水量较高的食物
食用含水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协助稀释胃酸
- 芹菜
- 小黄瓜
- 生菜,如:莴苣
- 西瓜
- 肉汤
- 花草茶
4. 营养素协助
除了前面所提及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改善,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额外补充营养素对于胃食道逆流的研究证据又有哪些吧?
- 猴头菇 (学名:Hericium erinaceus)
猴头菇富含营养价值,内含高蛋白、低脂肪、以及许多矿物质与维生素,为东方医学有名的补品。一篇动物研究中显示,补充猴头菇萃取物的动物可以显著降低胃部溃疡面积,并且藉由减少抗氧化酵素的流失,进而保护胃部黏膜损伤(13)。 - 麸醯胺酸 (Glutamine)
麸醯胺酸为人体内的一种胺基酸,在人体疾病状况下容易被大量消耗,常用于加护病房、慢性肾脏病、或是癌症病人等重症患者的补充。麸醯胺酸可以从一般食物中摄取获得,健康民众较少会有缺乏问题,但疾病情形时可以补充麸醯胺酸可以促进修复肠胃粘膜(14)。 - 黑木耳(学名: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黑木耳富含黑色素、碳水化合物、纤维、蛋白质、胺基酸、麦角固醇、维生素C,以及极低的脂肪,属于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由于纤维量含量高,黑木耳常用于治疗胃病,尤其是与呕吐和功能性便秘相关的肠胃疾病(15)(16)。 - 白木耳(学名: Tremella fuciformis)
白木耳又被称为银耳,其富含的多糖体是结构独特且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在食品及医药工业中应用丰富且用途广泛(17)。一篇动物研究显示,从白木耳及黑木耳中所萃取出的多糖体,虽然对于减少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效,但可以抑制溃疡的面积与程度(18)。 - 消化酵素
消化酵素虽然不能直接改善胃食道逆流,但患者若是因为进食过多而不适,则可以考虑补充消化酵素帮助肠胃进行消化的过程,而常见的消化酵素通常包含以下几项 (19):名称 用途 脂肪酶 (Lipase) 分解脂肪 淀粉酶 (Amylase) 分解碳水化合物 蛋白酶和胜肽酶 (Proteases/Peptidases) 分解蛋白质
胃食道逆流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发作时引起的症状不适、以及对生活品质的影响都相当巨大,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如何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选择适合的饮食,才能良好控制症状、保护肠胃,同时也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