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痔疮的原因?会自己好吗?有哪些症状与如何治疗?

何谓痔疮,造成痔疮的原因?

肛门附近的结缔组织内,由许多微血管、小动脉、静脉丛及弹性纤维组成,受到压力等因素产生病变,就会形成痔疮。痔疮以距肛门口部位约1.5公分的齿状线为界,在齿状线上方为内痔,下方则为外痔,内外痔同时存在则称为混合痔(1)

 

内痔(1) (2)

在齿状线上面,不具痛觉神经,所以一般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可依从肛门脱垂的程度分为四级:

  • 第一级: 痔核位于原处,排便时偶而会有出血或不适情形发生。
  • 第二级: 痔疮在大便时会脱出,但排便后会自行缩回去。
  • 第三级: 痔疮脱出后须以手将其推回肛门内。
  • 第四级: 脱出后无法缩回,也无法以手推回复位,又称脱肛。

外痔(2)

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下,有痛觉神经分布,可能无症状或出现疼痛情形。其中,外痔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 栓塞性外痔成因: 排便时用力过度,导致外痔静脉丛内局部血流阻塞,进而产生栓塞或血块阻塞。
  • 肥厚性外痔成因: 在长期慢性发炎的刺激下,外痔静脉丛内静脉曲张,并合并周围结缔组织的慢性增生肥厚而形成。

由上述可知,当腹内或肛门受到压力,周围静脉便可能出现肿胀进而导致痔疮的发生,因此以下行为均可能使得直肠下端的压力增加而提高痔疮风险(3):

  • 排便时过度用力
  • 长时间坐在马桶上
  • 本身有慢性腹泻或便秘问题
  • 肥胖
  • 怀孕
  • 发生肛交性行为
  • 纤维质摄取不足
  • 长期搬重物

 

痔疮症状有哪些?

大约四成的痔疮患者并不会出现症状,而有症状的病人则常见以下几种情况(2)(4):

  • 血便
    痔疮出血通常是无痛的,可能在排便时自发性的出血,并呈鲜红色。在极少数情况下,慢性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进而发生虚弱、头痛、易怒、疲劳等问题。
  • 轻微大便失禁
    若内痔脱垂,则可能导致直肠内含物渗漏并排出黏液,使得肛门周围有胀满感。
  • 肛门周围皮肤刺激或搔痒感
    外痔周围的皮肤因难以清洁,可能导致粪便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并引起局部刺激;而内痔若被柱状上皮所覆盖,则会导致粘液附着在肛门周围皮肤上而引起搔痒。
  • 急性发作的肛门疼痛
    外痔比内痔更常发生血栓形成的突起,且通常伴随着严重疼痛症状。

 

如何判定是痔疮?

若出现以上相关症状,应寻求专业医师进行鉴别诊断,而判定痔疮的方式会搭配理学检查以及肛门镜等内视镜检查(1)(2)

理学检查 观察肛门及其周围有无血、脓、黏液、脱出痔疮或肿胀、肛裂等。
会请病患假装用力排便以增加腹压,来观察内痔、直肠息肉及脱垂等现象。
肛门镜检查 肛门镜可以将肛门内外均仔细检查,鉴别是内、外或混合痔及其大小,也可以诊断是否有肛裂等情形。

 

痔疮自己会好吗?还是要手术?

所有类型的痔疮患者均建议接受最基本的保守治疗,包含:增加纤维摄取、多补充水分、搭配使用软便剂、局部涂抹肛门药膏或塞剂等。大部分轻微的痔疮患者便能因此痊愈,然而较严重的痔疮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以下介绍严重程度不同的痔疮及相对应的治疗方式(5):

严重程度 治疗方式
  • 第一级、第二级的内痔
大多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 第一级、第二级的内痔(保守治疗后仍复发)
  • 第三级的内痔
建议门诊手术治疗,包含: 橡皮圈结扎术、硬化剂注射治疗与红内线光凝结法(infrared coagulation)。
  • 第四级的内痔
  • 混合痔合并明显脱垂患者
如果保守治疗失败,则应进行痔疮的手术切除。
注: 所有痔疮患者均应增加纤维摄取、多补充水分!

 

如何预防痔疮?有哪些方法?

除了了解痔疮的成因及症状外,痔疮的预防方法又有哪些呢?就让我们分别从生活型态改善及营养素的研究证据来介绍吧!

生活习惯(1)(6)

1、保持肛门处清洁、干燥,如厕后用水冲洗肛门。

2、使用温水坐浴,可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进而帮助消肿、止痛。

3、固定排便的时间。

4、排便时,最多坐在马桶上5-10分钟,不要阅读书报杂志或滑手机。

5、经常润滑肛门,如: 以凡士林涂肛门内半吋处,切忌以手抓痒,以免损害静脉管壁。

6、维持规律运动习惯。

饮食习惯(1)(6)

1、多摄取水分及纤维食物,如: 水果蔬菜、麸皮麦片和全谷面包等,以防止大便硬结致使排便困难。
2、肉类、动物脂肪、酒精、咖啡、辛辣食物、啤酒及可乐等可能导致便秘的食物不宜过量摄取。

营养素补充

1、膳食纤维
纳入多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性回顾研究显示,增加纤维摄取量可以改善痔疮出血和轻度脱垂的症状 (7)。另外,有研究更明确指出,痔疮患者每天应摄取20至30克的膳食纤维,并搭配1.5至2公升的水分补充。两者可以协助产生柔软的粪便,减少排便时需耗用的力气,且效果可在六周左右时显现出来(8)。而根据国健署的建议,青壮年的膳食纤维每日摄取量女性为27公克,男性则为34公克(9)

2、益生质
益生质(prebiotics,或称益生元),可以透过刺激某些好菌种的生长来改变体内菌落群的组成,可作为好菌生存的来源且具有健康益处的物质(10)。有研究发现,可溶性纤维作为益生质,经益菌发酵后,会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可以进一步降低结肠内的酸碱值,有助于体内益菌生长,被认为有改善身体慢性发炎的效果(11)。另外,有回顾性研究指出,益生质可以改善大便稠度、排便次数和腹胀情形,其改善便秘对于痔疮有帮助(12)。益生质与益生菌一起搭配更能有效预防痔疮的发生。

3、维生素C
维生素C为众人耳熟能详的水溶性抗氧化物,有研究显示,痔疮患者体内的胶原蛋白浓度比正常人低,而维生素C是体内合成胶原蛋白的营养素之一,可以协助支撑结缔组织、强化血管壁,因此痔疮患者或许可考虑适量补充维生素C(13)

4、类黄酮(Flavonoids)
类黄酮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具有抗氧化作用。早期研究指出,类黄酮可以增加血管张力、降低静脉容量、促进淋巴引流等作用,可能有助于降低痔疮的风险(14)。另一篇临床试验则发现,类黄酮的萃取化合物(像是芸香苷、橙皮苷和槲皮素)可用于治疗痔疮出血症状,且安全性相当高(15)

 

不适当的排便习惯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态均可能导致痔疮的生成,因此平常便应多摄取纤维质及水分。若真的发生痔疮相关症状,则要及早寻求医师协助,找到合适的方式加以治疗,避免更严重的后果或复发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1. 便秘怎么办?可以吃什么? 3招有效改善便秘的方法
  2. 怎样才算便秘?便秘的原因?便秘又该怎么办?专科医师来解答!
  3. 专科医师带你了解如何检测肠躁症以及症状有哪些、该如何治疗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提供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傳遞正確的資訊,對於疾病的症狀、治療、預防、保養一手掌握,若您也喜歡這樣的資訊,歡迎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Copyright © 2024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