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避免肝硬化、肝炎!營養師教你保肝飲食怎麼吃

保肝飲食建議

避免攝入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是著名的致癌物質之一,是由真菌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具有極高的熱安定性,用高溫也無法去除,常見於花生、堅果類、豆類、全穀雜糧類等。平時應選新鮮或真空包裝的食材,並儲存於陰涼乾燥處。若發現食物出現發霉狀況便應丟棄,以免誤食。(1)

少吃加工、醃漬食品

香腸、臘肉、火腿等醃漬物常添加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高溫烹調後便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若長期大量攝取會造成肝臟解毒負擔,加工食品應酌量食用,日常飲食以原型、新鮮食物為主。(2)(3)

避免高油高糖等精緻食物

高油高糖食品容易導致三高、肥胖,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險因子。

飲食中過多的脂肪及果糖也會直接造成肝臟壓力,促使肝細胞發炎甚至纖維化,形成脂肪肝。另外,飲食中過多的果糖攝取,會促進肝臟內的脂肪新生,容易導致肝臟脂肪增加,提升慢性病風險。(2)(3)

戒酒

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在肝臟經由乙醇去氫酶轉換為乙醛,再轉換為乙酸,過程中肝臟會因無法正常代謝脂肪,而引起脂肪肝,並造成肝細胞損傷。(4)

均衡飲食,補充富含支鏈胺基酸的蛋白質

蛋白質為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營養素,主要經由肝臟代謝轉換成氨排除。補充蛋白質時,可優先選擇含較高比例支鏈胺基酸(BCAA)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例如肉.魚.奶類等,且支鏈胺基酸主要由肌肉代謝,較不會造成肝臟負擔。(5)

除非有肝硬化或肝昏迷等狀況,或經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後須限制蛋白質攝取,否則一般情況下無需特別限制。

蔬菜水果不能少,提供抗氧化保護力

蔬果中含有許多微量元素與抗氧化成分,如: 維生素B、C、E,胡蘿蔔素、茄紅素、多酚類(包含花青素、黃酮類)、硒、鋅、銅、鐵等,可以協助對抗氧化壓力導致的器官損傷。(2)

脂肪肝患者可以考慮採用地中海飲食

有研究指出,採用地中海飲食,攝取足夠的抗氧化食物、纖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較低比例的飽和脂肪,比起採用高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更能顯著改善脂肪變性。(6)

每餐攝取 每天攝取 每周攝取
  • 橄欖油
  • 蔬菜 ≥ 2份
  • 水果 1-2份
  • 穀物/麵包 1-2份
  • 堅果1-2份
  • 乳製品2份
  • 豆類 ≥ 2份
  • 魚類/海鮮 ≥ 2份
  • 蛋 2-4份
  • 家禽類 2份
  • 紅肉 <2份
  • 甜點 <2份
註: 每份的定義,如:25克麵包、100克馬鈴薯、100克蔬菜、1杯牛奶、雞蛋1個、肉60克。

 

對肝臟有益的營養成份

一般人生活壓力大,常常外食、應酬,無法均衡飲食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補充以下肝臟保健營養素:

朝鮮薊

朝鮮薊(artichoke,學名:Cynara scolymus L.)主要活性成分包含綠原酸(caffeoylquinic acids)與洋薊素(cynarine),具有肝臟保護效果。根據2015年研究發現,朝鮮薊的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具有保護肝臟細胞的功效,並且緩解肝臟損傷與脂肪浸潤情況。(7)。一篇納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試驗發現,給予每日600毫克朝鮮薊萃取物兩個月後,可以改善脂肪肝嚴重程度與肝臟受損指標,如: AST、ALT、膽紅素等(8)

朝鮮薊還可以促進肝臟分泌膽汁,幫助整體消化,加上本身富含的纖維質、菊糖等也能夠作為益生元,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腸胃不適等症狀(9)。此外,朝鮮薊亦經統合性分析證實,對於改善高血脂有幫助(10)

水飛薊

水飛薊(Milk thistle,學名:Silybum marianum)也被稱為奶薊、乳薊等,在台灣屬於藥品,需經醫師藥師評估後使用,常作為肝病的輔助治療。水飛薊主要活性成分為類黃酮類,依結構不同大致分為四種,包括:silibinin、silidianin、silicristin和isosilibinin,統稱為silymarin(11)

水飛薊的肝臟保護作用經較多研究證實,主要效果如下(12):

可以增加肝臟榖胱甘肽含量,加強解毒作用,並增加蛋白質合成。

預防毒素造成的肝臟損傷,如:酒精、藥物(乙醯胺酚)等。

小型研究結果發現,肝硬化病人(Child-Pugh A)使用每日3次140 mg silymarin長達41個月後可顯著改善4年存活率。

維生素E

氧化壓力是主要使肝細胞受損、導致脂肪肝惡化的因素,而維他命E正是一種脂溶性的抗氧化劑。研究顯示,每日服用800 IU的維他命E,比起使用安慰劑的組別,可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同時也是非糖尿病患者的肝組織情形(13)

另一篇納入孩童的研究中,每日服用800 IU的維他命E,比起使用安慰劑的組別,亦能顯著緩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但對於降低肝臟損傷指標(ALT)則沒有差別(14)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膳食營養參考攝取量建議,成人每天可補充12毫克的維他命E,上限則是1000毫克(15)

註: 維他命E 1毫克=1.49 IU

魚油

魚油中富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調控肝臟脂肪及改善胰島素阻抗的效果。研究顯示,給予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病人一天4克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減少肝臟脂肪比例,但對於肝臟纖維化則無影響(16)

部份研究支持omega-3脂肪酸有改善高血脂及肝臟酵素的功能,但具體的療效欠缺一致的結論,一般建議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病人可以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飲食。

穀胱甘肽

穀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所合成,存在於人體每個細胞中,在人體的解毒與抗氧化過程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一項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前導性研究中,先調整受試者的飲食及生活型態後,再給予每日300毫克的穀胱甘肽達四個月,發現受試者的肝臟受損指標(ALT)有顯著下降(17)

適當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

肝臟是儲存脂溶性維生素(A、D、E)、鐵質、維生素B12等重要物質的主要器官,肝功能下降時應注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18)。此外,微生素B群中的B1、B2、B3、B6、B9有助於維持能量代謝,或許能協助恢復肝細胞功能,肝臟發炎患者可考慮適量補充(19)

牛磺酸

牛磺酸屬於胺基酸的一種,所具備的抗氧化能力可以穩定粒線體並改善體內發炎路徑。研究發現,牛磺酸可以改善肝臟脂肪變性,或許能減緩脂肪肝病程(20)

薑黃

薑黃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薑黃素,可藉由強力抗發炎、抗氧化作用達到肝臟保護效果。一些動物模型中發現,薑黃素可以改善不同毒素誘導的肝損傷,如: 酒精、藥物(乙醯胺酚)、四氯化碳、重金屬等(21)

牛樟芝

牛樟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包含多醣體、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抗自由基、抗發炎、抗癌等效果。體外研究發現,牛樟芝可以抑制B肝病毒活性及複製(22)。人體研究則發現,比起安慰組,給予酒精性肝炎患者每日口服300mg牛樟芝12周後,其肝損傷指標(AST、ALT)及三酸甘油酯濃度均有顯著下降(23)

靈芝

靈芝含有多醣體及調節免疫功能的蛋白質,一些動物研究指出,靈芝可以降低血脂、減少氧化壓力、抗發炎反應,能進一步改善或預防脂肪肝(24)(25)

較新的研究亦發現,藉由靈芝所萃取出的蛋白聚糖,可以減少肝細胞的三酸甘油酯及總膽固醇,進而減少脂肪堆積與氧化壓力,或許可用於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26)

益生菌

肝硬化患者後期可能會出現血氨濃度過高,甚至導致肝昏迷情形,補充益生菌可相對減少腸道中的產氨菌,而益生菌發酵後所產生的乳酸也可以中和腸道中的氨,有助於降低血氨(5)

五味子

研究顯示,五味子萃取物能有效修復因化學或藥物引起的肝損傷。這主要得益於其活性成分,這些成分能調節肝臟的解毒酵素—細胞色素P450的活性,增強肝臟的再生能力,並提升肝臟粒腺體中的抗氧化物—麩胱甘肽的濃度。這些作用共同強化了肝臟的解毒和抗氧化功能,從而達到保護肝臟的效果。(27)

香檸檬

香檸檬中有多種多酚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其中橙皮苷(Naringin)以其強效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聞名。研究顯示,橙皮苷可以降低膽固醇,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幫助預防高膽固醇血症。在肝臟健康方面,橙皮苷可以保護肝臟免受過度脂肪累積和氧化傷害的影響,對於預防和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尤其重要。(28)

 

肝臟保健的生活型態調整

  1. 體重管理,適當運動
  2. 戒菸戒酒
  3. 預防肝臟多重損傷,考慮接種A肝、B肝疫苗,避免刺青、紋眉、共用針頭、刮鬍刀等
  4. 定期追蹤檢查肝臟功能
  5. 避免服用來路不明或具肝毒性的藥物
  6. 維持充足睡眠,給予肝臟足夠休息
  7. 均衡飲食,補充足量水分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提供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傳遞正確的資訊,對於疾病的症狀、治療、預防、保養一手掌握,若您也喜歡這樣的資訊,歡迎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Copyright © 2025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