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眼睛乾就是乾眼症?醫師告訴你乾眼症症狀、原因與治療方法

眼睛乾就是罹患乾眼症了嗎?

眼睛會覺得乾有異物感,可能就是淚液分泌出現了問題。淚液由外而內分為三層,分別是油脂層、水液層與黏液層,主要功能在維持眼睛的濕潤,只要其中一層分泌量受到影響,或是淚液分佈不均勻,淚液揮發太快,或是淚液組成不穩定,無法完整滋潤眼睛,就會導致角膜破皮、滲透壓升高而造成眼睛發炎的現象,引起眼睛不適、酸澀、眼睛紅、異物感、疼痛甚至視力障礙,此時就稱為乾眼症。一般民眾對於眼睛乾澀直覺只要休息一下,眨一眨眼就會恢復正常,都不會進一步做檢測治療,但如果當眼精瞼板腺出現阻塞,長期下來就會萎縮失去功能性,而反覆發炎在乾眼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2)

 

乾眼症風險因子

根據臨床研究收集並整理了幾項會罹患乾眼症的風險因子(3),如果你有以下這些風險因子更需提前做保養,並同時檢視目前的眼睛狀況:

分類 風險因子
個人 性別
年齡
亞洲裔
隱形眼鏡
飲食中缺乏攝取Omega-3脂肪酸
環境 低濕度或有風的環境
冷氣房
長期閱讀
長期駕駛交通工具
二手菸暴露環境
長期使用3C
慢性病 糖尿病
憂鬱症
青光眼
帕金森氏症
季節性過敏
酒糟性皮膚炎
甲狀腺疾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結節病
乾燥症候群
藥物副作用 抗病毒藥物
利尿劑
雌激素
青光眼藥物
口服避孕藥
抗精神病藥物
受傷 角膜屈光手術
眼睛外傷

 

乾眼症的6大症狀和診斷方式

如果你有乾眼症,可能會先出現以下六種較常見的眼睛症狀,像是發紅、灼熱、刺痛、有異物感、搔癢、畏光,進一步可能會發現眼睛有點狀上皮糜爛或多或少明顯的結膜發紅和眼表損傷(4)

如果你的眼睛有以上6大症狀,建議前往醫院做更詳細的診斷。目前醫師給予的乾眼症診斷大部分會用淚液分泌實驗(Schirmer test)、淚膜破裂時間(Breaking-up time, BUT)或角膜螢光染色做評估(5),每個檢測方式都有其評估乾眼症的指標,請由專業醫師判定並由醫師建議治療方向。

 

舒緩眼睛乾及治療乾眼症的方法

治療乾眼症的藥物很多種,有些可以促進淚液分泌,有些可以延緩淚液回收,而大部分醫師會開給乾眼症患者使用的是人工淚液,但靠人工淚液就可以解決乾眼的困擾嗎?實際上人工淚液只能達到舒緩的功能,主要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還是需要從導致乾眼症的源頭做改善起。

在輔助治療的部分,臨床分析淚液成份除了水分以外也含有油脂,可以覆蓋水層讓水分不會過度蒸發、維持濕潤度,可見油脂再淚液分泌上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學者在臨床研究中會嘗試使用魚油Omega-3脂肪酸和亞麻仁油輔助淚液分泌(6)。臨床實驗就有針對乾眼症患者給予每日600毫克的來自魚油的EPA+DHA,30天後可以有效降低淚液蒸發、改善乾眼症狀和增加淚液分泌(7)

在大型回顧數篇隨機臨床研究,發現給予Omega-3脂肪酸補充劑可以緩解乾眼症的症狀,不管在淚液分泌實驗(Schirmer test)或是淚膜破裂時間(Breaking-up time, BUT)的數值都有顯著的改善(8)

相關輔助舒緩乾眼症的營養素有相當多,像是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薑黃素類黃酮(像是花青素)等等,有些相關機制都與抗氧化、抗發炎有關,有些跟促進角膜健康有關,有些則是促進淚腺分泌淚液,有些機制尚未明確,而證據力相對較完整的則是Omega-3脂肪酸,但要吃到多少量有效以及要吃多久,需要更多的臨床實驗反覆驗證,但可視為輔助乾眼症強而有力的營養素(9)

 

延伸閱讀:乾眼症怎麼辦?可以透過飲食來改善與保養乾眼症嗎?

 

乾眼症的6個注意事項

如果你是受乾眼症所苦的患者,以下6個注意事項可以提供給你,緩解不適之外也可以避免反覆發作: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休息、減少熬夜充分睡眠
  2. 均衡飲食多蔬果,並多補充水分,少吃刺激性食物
  3. 減少待在冷氣房,維持環境溼度
  4. 減少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以及縮短使用3C產品的時間,讓眼睛適度做休息
  5. 可適時熱敷眼睛周圍,溫度不宜太高,時間不宜太久
  6. 如果有出現乾眼症症狀請先找眼科醫師診斷和治療,不要擅自使用眼藥水

 

如果你有乾眼困擾,不要小看這個疾病,乾眼症造成的反覆發炎,嚴重會導致失明,如果想要清晰的靈魂之窗,一定要正視乾眼症,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每天生活習慣調整一下,多留意眼睛的保養,也可以讓眼睛水亮更有神,使用年限也可以更長唷!

延伸閱讀:

乾眼症吃葉黃素有效嗎?研究顯示花青素提升濕潤度更有感

飛蚊症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吃葉黃素可以改善嗎?醫師來解答!

正常眼壓標準是多少?眼壓過高5大症狀與原因,又該如何降低眼壓?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提供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傳遞正確的資訊,對於疾病的症狀、治療、預防、保養一手掌握,若您也喜歡這樣的資訊,歡迎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Copyright © 2024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All Right Reserved.

探索更多來自 健康專科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