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學名尋常性挫瘡,是很常見的皮膚問題,不僅是青少年的專利,成人以及兒童也可能出現尋常性挫瘡。統計資料顯示,85%青少年有青春痘問題,其中64%會持續到20歲以後;43%持續至30歲以後;而成年女性有12%仍面臨青春痘問題(1)。我們常以為青春痘只是輕微的皮膚症狀而忽略就醫,但研究顯示,青春痘不僅是皮膚的表面症狀,可能會造成缺乏自信、同儕排擠等情況,繼而影響身心健康(2)。若是長期面臨青春痘問題,建議先向醫師諮詢尋找正確的治療方式。
青春痘的生成原因
青春痘醫學上稱為尋常性痤瘡(acne vulgaris),主要是皮膚表面的毛囊堵塞所造成。毛囊下方有皮脂腺分布,其分泌的皮脂具有潤滑肌膚與細毛的功能,可防止皮膚乾燥。然而當皮脂分泌過度旺盛,容易結合凋亡的皮膚細胞堵塞毛孔,在尚未發炎的狀態下即為粉刺,而當毛囊堵塞形成痤瘡桿菌偏好的生長環境時,容易誘發發炎反應,形成紅、腫、發炎、膿皰的痘痘(3)。痤瘡在病生理機轉上,主要可歸納為四個致病原因:
-
毛囊角化異常,造成局部阻塞。
-
痤瘡桿菌(Propionebacterium acnes)的感染。
-
毛囊周圍不當的發炎反應。
-
皮脂腺分泌旺盛。
而造成皮脂分泌旺盛的可能原因如下:
-
家族遺傳 – 家族中也有出現好發尋常性痤瘡的現象
-
荷爾蒙變化
-
青春期時,男性荷爾蒙增加會促使皮脂分泌
-
荷爾蒙失調的患者,如:多囊性卵巢、內分泌失調或是少數特殊腫瘤
-
生活作息不正常
-
高「升糖指數」飲食、經常食用精緻澱粉
-
清潔不當 – 沒有適當清潔肌膚
-
使用不適合的化妝保養品
-
服用藥物 – 例如類固醇、影響荷爾蒙的藥物、鋰鹽或是標靶藥物治療等
不同位置的痘痘分別代表什麼?
除了臉部容易出現青春痘,也經常會發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上半身,例如肩頸、前胸、後背以及頭皮等,並且容易演變成發炎性痤瘡。若上半身有痘痘問題,可能與生活習慣有關,例如(3):
-
經常穿較貼身的衣物、高領衣服
-
後背包包材質不透氣
-
未適度清潔肌膚,如皮膚角質、汗水
痘痘的種類有哪些?
如前面所述,當皮脂腺分泌過度旺盛,容易堵塞毛孔(4):
-
閉鎖性粉刺 – 毛孔堵塞在比較深的位置,並未突出肌膚表面,即所謂「白頭粉刺」
-
開放性粉刺 – 毛孔堵塞部位在皮膚表面有開口,因角質細胞與空氣接觸後會氧化而變黑,又稱為「黑頭粉刺」
-
丘疹 – 當毛孔堵塞並出現紅、腫等發炎反應,皮膚表面可見小的紅色凸起物膿疱 – 當丘疹伴有黃色膿液,皮膚表面可見紅色凸起物中間有黃色或白色,則為膿疱。
-
囊腫型痤瘡(acne cystica)、結節型痤瘡(Nodules) – 此類痘痘為嚴重型痤瘡,位於皮膚的深處,通常痊癒後容易留下難以消除的瘡疤,應及早就醫治療,以免留下永久性疤痕。
皮膚科醫師治療青春痘的兩大方法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的治療指引,依不同的痤瘡型態有不同的治療建議如下(1):
-
個人清潔方面,建議選擇低致敏性、不含酒精、無人工香精香料、無致粉刺性(non-comedogenic)、無油脂(oil-free)的洗面乳,適度清潔皮膚。一般建議每日洗臉兩次,若皮膚出油較明顯或是流汗較多,可以依情況增加清潔次數。若發現疑似囊腫型痤瘡 (acne cystica)或結節性痤瘡 (Nodules) , 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避免日後痘疤生成。
-
在治療上,醫師會會依據痤瘡的不同型態與嚴重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輕微 中度 嚴重 治療建議 - 過氧化苯或A酸成分的局部外用藥膏、或是洗劑
- 含有過氧化苯、A酸與抗生素的局部複合式藥膏
- 含有過氧化苯、A酸與抗生素的局部複方藥膏
- 口服抗生素+局部使用過氧化苯、A酸藥膏
- 口服抗生素+局部使用複方藥膏
- 考慮使用口服A酸 Isotretinoin
日常調理身體、改善青春痘的7個方法
-
維持固定作息、避免熬夜(3)
-
養成正確清潔觀念 – 根據美國皮膚科協會建議,每日清潔兩次,且流汗後也應再次清潔。避免使用對肌膚有刺激性的清潔產品,或是過度的去角質。並克制用手觸碰皮膚以及出現痤瘡的地方(5)。
-
「低升糖指數」飲食 –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高升糖指數 (glycemic index, GI) 食物與痤瘡有關。一項為期 12 週的隨機對照實驗,採用低升糖指數飲食的試驗組相較於對照組,不僅痤瘡的狀況明顯改善,體重下降、雄性荷爾蒙下降,並且增加了胰島素的敏感性(6)。
-
乳製品攝取不宜過多 – 有部分臨床研究指出,痤瘡的形成可能與乳製品的攝取量有關。有多項針對青少年族群的問卷顯示,每日飲用兩杯以上牛奶,將增加 44% 痤瘡的風險,包含全脂牛奶、低脂牛奶與脫脂牛奶,其中,脫脂牛奶的攝取在男性族群也有觀察到類似增加痤瘡的現象(7)(8)。
-
補充魚油 – Omega 6 不飽和脂肪酸與 Omega 3 不飽和脂肪酸的平衡為調節體內免疫和發炎反應的重要因子,像是魚油富含豐富的 Omega 3 脂肪酸,其中的EPA可藉由抑制花生四烯酸轉換成白三烯素(Leukotriene),進而減少皮脂分泌產物。除此之外,適度的補充魚油,可抑制發炎相關的細胞激素,對痤瘡有輔助治療的效果(9)。
-
鋅 – 鋅是一種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微量營養素,在皮膚生長與修復功能中佔有重要的角色,也有助於皮膚對抗痤瘡桿菌,有部分研究顯示適度的補充鋅對於治療痤瘡有正向的效果(10)。
-
抗氧化維生素 – 研究觀察到有痤瘡的患者,體內有較低的脂溶性維生素 A、維生素 E濃度。而實驗顯示補充 12 週的維生素 E 後,可以改善痤瘡症狀。另外,綠茶裡的兒茶素成分可抑制皮脂分泌產物(11)。
青春痘是很常見的皮膚問題,多數人並未視之為疾病而輕忽,但若長期沒有正視痤瘡問題,可能會從粉刺演化成膿皰、囊腫,並最終可能導致難以治療的痘疤產生。避免痘痘生成要從養成日常生活的好習慣做起,當今市售針對抑制痘痘的清潔用品五花八門,應盡量選擇成分單純、無致粉刺性的清潔產品,配合正確的清潔習慣,避免過度去角質、維持固定作息、避免熬夜;飲食方面,盡量減少高油脂或精緻糖類飲食,並可搭配營養素補充如魚油、維生素A、維生素E與鋅等。若短期內仍未改善,建議及早就醫,接受皮膚科醫師的諮詢與治療。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
2、Bhate K, Williams HC. Epidemiology of acne vulgaris. Br J Dermatol. 2013 Mar;168(3):474-85. doi: 10.1111/bjd.12149. PMID: 23210645.
3、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ssociation – Acne: Who Gets and Causes
4、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ssociation – How to Treat Different Types of Acne
5、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sspciation – Acne: Tips for Managing, 10 skin care habits that can help clear acne
6、Smith RN, Mann NJ, Braue A, Mäkeläinen H, Varigos GA. The effect of a high-protein, low glycemic-load diet versus a conventional, high glycemic-load diet 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acne vulgaris: a randomized, investigator-masked, controlled trial. J Am Acad Dermatol. 2007 Aug;57(2):247-56. doi: 10.1016/j.jaad.2007.01.046. Epub 2007 Apr 19. PMID: 17448569.
7、Adebamowo CA, Spiegelman D, Berkey CS, Danby FW, Rockett HH, Colditz GA, Willett WC, Holmes MD. Milk consumption and acne in adolescent girls. Dermatol Online J. 2006 May 30;12(4):1. PMID: 17083856.
8、Adebamowo CA, Spiegelman D, Berkey CS, Danby FW, Rockett HH, Colditz GA, Willett WC, Holmes MD. Milk consumption and acne in teenaged boys. J Am Acad Dermatol. 2008 May;58(5):787-93. doi: 10.1016/j.jaad.2007.08.049. Epub 2008 Jan 14. PMID: 18194824; PMCID: PMC4391699.
9、Rubin MG, Kim K, Logan AC. Acne vulgaris, mental health and omega-3 fatty acids: a report of cases. Lipids Health Dis. 2008 Oct 13;7:36. doi: 10.1186/1476-511X-7-36. PMID: 18851733; PMCID: PMC2577647.
10、Bowe WP, Shalita AR. Effective over-the-counter acne treatments. Semin Cutan Med Surg. 2008 Sep;27(3):170-6. doi: 10.1016/j.sder.2008.07.004. PMID: 18786494.
11、Kucharska A, Szmurło A, Sińska B. Significance of diet in treated and untreated acne vulgaris. Postepy Dermatol Alergol. 2016 Apr;33(2):81-6. doi: 10.5114/ada.2016.59146. Epub 2016 May 16. PMID: 27279815; PMCID: PMC488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