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種類和副作用要先了解
目前常用的COVID-19疫苗品牌有AstraZeneca(AZ/牛津)、Moderna(莫德納)和Pfizer-BioNTech(輝瑞/BNT),根據全球和台灣施打後統計資料,副作用各有所不同,整理如下(1)(2)(3):
疫苗品牌 | AstraZeneca (AZ/牛津) |
Moderna (莫德納) |
Pfizer-BioNTech (輝瑞BNT) |
副作用 | 注射部位疼痛 全身感覺不適 疲倦 頭痛 關節痛或是肌肉痠痛 畏寒 發燒 噁心 嘔吐或是拉肚子 罕見有血栓發生 |
注射部位疼痛 疲倦 頭痛 肌肉疼痛和僵硬 畏寒 關節疼痛 發熱 淋巴結腫大 注射處出現腫脹或紅疹 噁心、嘔吐 罕見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發生 |
注射部位疼痛 疲倦 頭痛 肌肉痠痛 畏寒 關節疼痛 發燒 淋巴結腫大 罕見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發生 |
研究指出有些人對於COVID-19疫苗會有過敏反應,可能源自於每種疫苗中特定的賦形劑(Specific excipients),像是輝瑞/BNT和莫德納均含有聚乙二醇(PEG)在許多化妝品與藥品中可見,莫德納還含有氨丁三醇(tromethamine)與顯影劑過敏成分相似,AZ/牛津含聚山梨醇酯-80(Polysorbate-80)結構類似PEG(4)。如果曾對以上成分過敏,或是不清楚自己的過敏史,可以在施打疫苗前與醫師再諮詢確認。
另外有免疫風濕疾病、重大傷病者、洗腎患者等,在打疫苗之前都可以先跟醫師討論,打完疫苗也要隨時觀察14天之內的身體變化,如有不適也建議儘速就醫,並告知有施打COVID-19疫苗,以便醫師綜合判斷。
吃止痛藥可以緩解疫苗副作用?
坊間流傳在打疫苗之前先吞止痛藥避免副作用。但根據國際統計、美國CDC以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建議,並不建議在施打疫苗前使用藥物預防注射後的副作用,如果真的不舒服再用藥減緩也不遲。研究指出這些藥物會減少主觀副作用,但不確定會對免疫反應產生什麼影響,因此不建議在打疫苗前常規使用。但打完疫苗後,若副作用發生時,使用止痛藥物確實可以減輕症狀,而普拿疼成分會是孕婦接種者首選(5)。因此建議民眾打疫苗要使用藥物前可以與醫師再三確認,讓止痛藥可以發揮正確用途。
打疫苗前後要怎麼做,增加疫苗有效性,減少疫苗副作用?
研究發現施打疫苗前的心理狀況與身體狀況會影響疫苗副作用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有關,統計指出在打疫苗前身體承受較大壓力時,像是吸菸、攝取低品質飲食、睡眠品質不良、久坐不動或是酗酒,都會加重施打疫苗後的副作用(6)。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簡稱UNICEF)提出的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注意事項,可以藉由多喝水、充足睡眠、適量活動緩解打疫苗的不適,飲食更建議多攝取綠色蔬菜、薑黃和大蒜,以及多吃維生素C有助於緩解打疫苗的不適感(7)。
而主要影響施打疫苗後的有效性因素,與個體免疫反應和生體發炎有很大的相關性。在其他疫苗施打的研究發現,肥胖者體內發炎指數較高,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反應影響疫苗有效性(8)。研究發現飲食中維生素A、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和微量礦物質鋅、硒和銅都會增進COVID-19疫苗的有效性,因此會建議可以在打疫苗之前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提升免疫反應(9)。也有研究發現腸道菌相與施打疫苗後的反應有密不可分的關鍵關係,因此研究也建議同時補充膳食纖維和益生菌促進腸胃道細菌叢生態,可以提升抗體的產生(10)。雖需更多臨床研究佐證,但對於提升施打疫苗後的免疫反應,也不失為可以協助的一種選擇。
另外在一項探討輔助COVID-19感染者免疫調節的營養素補充研究中,發現維生素C、D、E、鋅、硒和Omega-3脂肪酸都有助於COVID-19感染者的免疫調節(11)。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以及國外學者建議,以下提供施打疫苗前後要怎麼做,可以協助增加疫苗有效性以及減少疫苗副作用(12):
打疫苗前:
- 補充足量水量
- 充足睡眠
- 不飲酒、不抽菸
- 避免空腹打疫苗
- 避免過度運動
- 飲食清淡均衡,可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 檢視自己身體狀況,如果本身已經重感冒或是在發燒,建議等身體恢復健康再施打
打疫苗後:
- 補充足量水量
- 充足休息,低度活動
- 不飲酒、不抽菸
- 飲食清淡均衡,補充優質蛋白質
- 可適量補充膳食纖維和益生菌
- 可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魚油等抗發炎營養素
目前疫情還是嚴峻,隨時做好個人衛生,戴口罩、勤洗手、做好環境清潔,讓我們一起為抗議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