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肌少症,症狀有哪些?醫生教你如何檢測、治療與飲食控制

肌少症是什麼?

肌少症(sarcopenia)的概念最早於1998年由Baumgartner等學者提出,在2016年被正式納入疾病診斷代碼(ICD-10),表示肌少症並非正常老化的一環,而是具有疾病意涵的狀況。

根據2019年最新的亞洲肌少症診治共識(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AWGS)所提出,肌少症的定義為「因年齡增長所出現的肌肉量減少加上肌力減退且(或)體能表現下降」(1)(2)

在回顧性研究中發現,亞洲國家肌少症盛行率為5.5%至25.7%,而肌少症與年齡、居住狀況、生活型態、低體能活動、營養或牙口狀況差、骨質疏鬆、代謝性疾病等慢性病具有相關性。導致肌少症的可能原因則包含運動神經元流失、粒線體功能下降、神經肌肉活性下降等(1)(2)

AWGS肌少症嚴重度分級
測量屬性 肌肉量 肌肉品質
測量面向 肌肉量 肌力 體能表現
可能肌少症 未測量 未測量
肌少症
嚴重肌少症

 

肌少症有哪些症狀?

30歲開始,人體肌肉量的流失速度隨著年紀漸增而加快,可能對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造成影響,甚至會增加跌倒風險及死亡率。除了年紀為肌少症不可逆的風險因子,久坐、無運動習慣、營養攝取不均衡則可藉由改善生活型態,進而預防肌少症的發生(3)

肌少症對於人體的影響包含以下幾種層面(4):

症狀

  • 跌倒
  • 肌肉無力(如:走路軟腳、無法舉重物等)
  • 走路遲緩
  • 自我感受肌肉萎縮
  • 從事一般活動感到困難

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 無法執行日常活動(如:登梯、從椅子上起來)
  • 逐漸失去活動能力,需要他人照護

與其他健康問題的相關性

  • 增加跌倒及發生骨折的風險
  • 脆弱體質較易住院且住院時間增長
  • 有較高風險發生術後併發症
  • 死亡風險上升

 

肌少症治療方法有哪些?

目前營養和運動是主要預防和治療肌少症的方式,治療肌少症的藥物尚在試驗階段(5):

營養補充

  • 蛋白質
    若無腎臟或其他相關疾病,高齡者的蛋白質需求量建議為每日1.2-1.5公克/公斤,平均分散於各餐食用,並多攝取富含白胺酸(或稱亮胺酸, Leucine)的食物,如牛肉、魚與豆類等,以減少肌肉流失的發生。
  • 維生素D
    建議平時應接受充足的日照,多攝取鮭魚、鮪魚、鯖魚、起司與蛋黃等食物,可以改善肌肉功能,預防肌少症。

規律運動

  • 進行足夠強度的各類運動才是保持活力與健康體態的關鍵,鼓勵每週運動3~4次,而適當的阻力運動或負重運動有助於維持肌肉強度,如: 舉啞鈴、深蹲、健走、有氧運動、游泳等。
  • 合理的運動可以協助長者維持身體活動能力、平衡感及避免跌倒,為防受傷,建議從事運動前可以先請專業人員評估身體狀況。

 

肌少症可以補充什麼營養素?

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都是有效對付肌少症的方法,接著,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不同的營養素補充對於肌少症的好處有哪些吧!

蛋白質

蛋白質為人體重要能量來源之一,可以提供肌肉合成所需的胺基酸。研究結果顯示,搭配阻力訓練及蛋白質補充(32.4 g或1.5 g/kg),比起對照組可以增加肌肉量並改善握力與體能表現(如: 步行速度、起立測試等)(6)(7)

此外,一篇關於支鏈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的統合性分析研究發現,補充白胺酸(或稱亮胺酸, Leucine)能夠顯著提高肌肉合成率,有助於改善肌少症(8)

 

魚油

魚油中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具有強力抗發炎功能,而這些脂肪酸對於肌肉亦有正面影響。研究發現,給予長者每日3.9 g的omega-3脂肪酸16周後,可以增強其運動前的混合肌、粒線體與肌漿蛋白合成率,以及運動後的粒線體、肌纖維蛋白合成率(9)

還有其他小型研究顯示,進行阻力訓練的老年人藉由補充omega-3脂肪酸可以增強其力量表現(10)

 

維生素D

雖然維生素D在骨骼肌的生理機制尚不明確,但有回顧性研究發現同時補充維生素D3搭配阻力訓練的受試者可以顯著增加肌肉力量(11)

此外,一篇納入160名停經後婦女的雙盲臨床試驗亦發現,每天單獨補充維生素D3 1000 IU可以有效預防肌少症(12)

 

鈣質

礦物質對於人體的結構組成和功能調節都相當重要,其中,鈣更是肌肉纖維的主要信號傳遞分子,可以透過調節鈣蛋白酶,參與肌肉合成的關鍵過程,而鈣的缺乏亦可能會導致肌少症(10)

英國的大型觀察性研究中發現,攝取越多鈣,發生肌少症的機率越低(13)。韓國的老年人研究中亦發現,給予鈣的補充與四肢肌肉量上升有相關性(14)

 

肌少症檢測方法為何?

最新的2019 AWGS診斷流程如下圖,SARC-F與SARC-CalF問卷為肌少症篩選工具,可供民眾自我評估,為了強化社區預防對於肌少症的介入,發現為「可能肌少症」的民眾,即建議轉介至醫院進一步檢查(1)(2)

評估的主要面向包含以下三種(1)(2):

肌肉量測量

可藉由磁振造影、電腦斷層、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或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oimpedance analysis, BIA)量測。其中,又以DXA與BIA為亞洲地區最常用的測量方式。

肌力測量

握力為大部份東亞肌力研究的肌力測量標準,其中液壓式握力計與彈簧式握力計均可作為測量使用。

測量工具 測量姿勢 測量原則 測量結果

(肌力下降切點)

彈簧式握力計 站姿

手肘完全放鬆伸直

  • 建議使用慣用手
  • 至少測兩次
  • 測量不限時間
  • 取最大肌力測量值
男性<28kg
液壓式握力計 坐姿

維持手肘90度屈曲

女性<18kg

體能表現

測量方式 測量姿勢 測量結果
簡易身體功能量表 包含平衡測試、4公尺步行速度、5次起立測試 總分為12分

≤ 9分為低活動量的比現

  • 平衡測試
腳用三種不同站法,每種各站立10秒。 以下三個位置的分數總和。
並排站立 □ 1分:保持10秒

□ 0分:少於10秒

半並排站立 □ 1分:保持10秒

□ 0分:少於10秒

直線站立 □ 2分:保持10秒

□ 1分:保持3-9.99秒

□ 0分:保持<3秒

  • 4公尺步行速度
以正常速度前進,測量走四公尺的時間。 □ 4分:<4.82秒

□ 3分:4.82–6.20秒

□ 2分:6.21–8.70秒

□ 1分:> 8.70秒

□ 0分:無法完成

  • 5次起立測試
雙手抱胸從椅子站起五次。 □ 4分:<11.19秒

□ 3分:11.2 – 13.69秒

□ 2分:13.7 – 16.69秒

□ 1分:16.7 – 59.9秒

□ 0分:> 60秒或無法完成

6公尺步行速度 以正常速度前進,記錄通過地板標記六公尺距離所花的時間,至少測試兩次,並取平均速度。 步行速度小於1.0 m/s定義

為行動能力變差。

5次起立測試 雙手抱胸從椅子站起,以個人最快且安全的速度執行連續坐到站動作五次。 超過12秒為不合格。

 

因應社會型態的改變,肌少症的發生亦逐漸年輕化,無論年紀如何,為了預防或延緩肌少症,平時的營養補充與運動習慣的調整均不可或缺!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提供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傳遞正確的資訊,對於疾病的症狀、治療、預防、保養一手掌握,若您也喜歡這樣的資訊,歡迎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Copyright © 2024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