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COVID 19?COVID 19的演化進程
2019年年底起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開始肆虐全球,以極快的速度遍及全球各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2020年1月30日公布此為一公共衛生緊急事件,2月11日將此新型冠狀病毒所造成的疾病稱為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2019),國際病毒學分類學會則將此病毒學名定為SARS-CoV-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1)。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屬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nae)之beta亞科(betacoronavirus)。從疫情發生迄今,新型冠狀病毒隨著大量的傳播後已歷經多次突變,而出現不同的變異株,其中曾流行的新型冠狀變種病毒包含alpha、delta以及現在全世界主要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2)(3)。
主要變異株 | Alpha (B.1.1.7) | Beta (B.1.351) | Gamma (P.1) | Delta (B.1.617.2) |
Omicron (B.1.1.529) |
最早發現地區 | 英國 | 南非 | 巴西、日本(巴西移入) | 印度 | 南非、波札那 |
棘蛋白突變點(數量) | 11 | 10 | 12 | 10 | 32 |
據研究顯示,感染omicron變異株所導致的重症比例比起delta顯著較低,而施打疫苗追加劑仍能提供omicron突破性感染者70%以上的重症保護力(4)。
得到COVID 19會有什麼症狀?
接觸到新型冠狀病毒的2至14天後,感染者可能無症狀或陸續出現輕微至嚴重的症狀,然而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均有所差異。以下便介紹較常見的症狀:(5)
輕度症狀 |
|
為多數人的感染症狀 | |
中重度症狀(6)(7) | 成人 | 小孩 | 應緊急至醫院就診 |
|
|
註: 老年人和特殊疾病族群(如:心臟病、肺部疾病、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應多加留意症狀的變化。
怎麼預防得到COVID 19?
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之感染,民眾應避免直接接觸到疑似COVID-19個案帶有病毒之分泌物與預防其飛沫傳染,而根據疾管署提出的相關預防措施則包含以下幾點(1):
- 配合COVID-19疫苗接種政策,按時完成接種。
- 維持手部衛生習慣(尤其飯前與如廁後)、手部不清潔時不觸碰眼口鼻。
-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維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或佩戴口罩。
- 搭乘交通工具遵守佩戴口罩與相關防疫措施。
- 減少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前往醫院。
-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需遵守相關規範。
- 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先留在家中觀察、休息,需要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同事等是否有群聚需求。
得到了COVID 19怎麼辦?
倘若確診COVID-19,民眾也無須太過驚慌,平時在家中便可以先備好感冒藥,確診後應配合政府隔離政策、維持平穩心情、攝取均衡飲食並考慮補充特定營養素以維持免疫力,進而預防重症。
遵循居家隔離政策(8)
目前放寬居家隔離規定,並視疫情發展滾動調整,根據政府最新的居家隔離政策為3+4天,且2022/5/8後確診者距發病日或採檢日達七天者,無須採檢直接解除隔離。
遠距醫療(6)
居家照護期間如有醫療諮詢需求,可以手機APP下載「健康益友」或衛生局提供之電話專線聯繫遠距醫療或居家照護醫療團隊評估。
家中常備用藥(6)
- 解熱鎮痛藥物,如:乙醯胺酚(成人一次一錠,500毫克),兒童使用含乙醯胺酚之藥水依體重建議劑量服用,每四到六小時服用一次),可緩解發燒、頭痛、牙齒痛、經痛、肌肉痠痛、關節痛。
- 抗組織胺藥物: 舒緩打噴嚏、流鼻水、眼鼻皮膚過敏。常見嗜睡、頭暈口乾等副作用; 長者使用要預防跌倒發生。新一代的抗組織胺則改善了嗜睡、疲倦、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
- 腸胃藥物: 如:胃藥、止瀉藥, 可舒緩腹痛、腹瀉。腹瀉個案請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以使用運動飲料加入開水稀釋,並食用稀飯,土司,香蕉等清淡飲食。
- 止咳藥物:減緩咳嗽症狀、袪痰。
提升免疫力
- 維持正常生活型態
確診患者仍應注意均衡飲食的攝取、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如果身體允許亦可以進行緩和的低強度運動。
營養素補充
- 維生素B
維生素B群在細胞功能、能量代謝與免疫功能中均有著關鍵作用(9)。此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病人補充維生素B群有助於適當活化體內免疫反應、降低促發炎細胞因子的濃度、改善呼吸功能、預防高血液凝固狀態,並可縮短新冠肺炎病人住院時間(10)(11)。
- 維生素C
維生素C可以維持、強化免疫細胞功能,進而對抗感染,同時也可將體內細胞汰舊換新,維持免疫系統功能(12)。在一般感冒中,維生素C顯示了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一篇大型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每日規律補充1000-2000毫克維生素C可以縮短成人感冒時間8%;小孩則可縮短14%(13)。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研究則發現維生素C可以減緩COVID-19導致的過度免疫反應並改善體內過高的發炎指標濃度與氧化壓力(14)(15)。
- 維生素D
維生素D在免疫系統中可以增強白血球的免疫作用,並減少發炎情形,有助於促進免疫反應(16)。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減緩高度發炎反應,並加速肺部組織修復,對於新冠病毒或許有治療的潛力(17)。也有研究指出維生素D可以減少發炎性細胞因子的生成,進而預防新冠肺炎所導致的體內細胞免疫風暴(18)。
- 鋅
鋅為體內重要微量元素,缺乏鋅的病人可能會出現免疫障礙、促發炎因子濃度上升、肺部組織重塑等問題(19)。體外試驗發現細胞內的鋅濃度增加可以減弱RNA病毒的複製量,然而人體試驗中尚未證明有顯著好處(20)(21)。
- 硒
硒可以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對於維持免疫T細胞成熟以及相關抗體的產生皆相當重要(18)。研究顯示,體內硒濃度低是與COVID-19死亡率相關的危險因子之一(22)。另一篇研究亦表明,體內硒濃度較高的COVID-19患者康復率也較高(23)。
- Omega-3脂肪酸
魚油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包含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及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具有免疫調節、減少發炎反應等功能。研究發現有長期補充Omega-3膳食補充劑的族群可降低12%罹患SARS-CoV-2的風險(24)。另一項臨床研究給予COVID-19重症患者攝取Omega-3包含400 毫克 EPA 和 200 毫克 DHA,結果發現生存率顯著提高、並且改善呼吸和腎功能的多項指標(25)。歐洲腸道營養學會也指出,在使用omega 3能改善COVID-19患者的氧合作用(26)。
- 接骨木莓(Elderberry,學名: Sambucus nigra)
接骨木莓富含花青素,常被用於預防和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且經體外試驗證實可以抑制不同種類的流感病毒並減少感冒時間(27)。依據其抑制冠狀病毒的特性,或許有可能在未來用於協助新冠病毒的治療(28)。
疫情至今已過了數年,目前世界各國皆逐步放寬防疫限制,邁向與病毒共存的時代,如此一來,完整接種疫苗、提高個人免疫力與平時的防護措施都顯得更為重要。疫情時代中,建議所有民眾仍應維持運動習慣、攝取均衡飲食、放鬆心情、補足所有營養,才能健康迎向後疫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