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且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也可能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生活功能及人際關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目前約有五千萬人為失智症患者,而每年大約新增一千萬例,預計到 2050 年,全球失智症人口將會來到一億五千萬人(1)。失智症降低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與獨立性,不僅患者深受其擾,同時加重了照顧者與家人的負擔。失智症屬於退化性疾病,是緩慢進行且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年齡增長為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然而有些致病因子可藉由後天行為改善,早期發現與治療可有效延緩疾病的進行、維持病人的功能與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壓力。

失智症的成因與種類有哪些?

較常見的失智症病因包含以下兩大類(2)

  • 腦部神經退化疾病引起之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 Disease) – 1906 年,德國 Alois Alzheimer 醫師發現此疾病,並以其名命之,為最常見的失智症,占 60% 以上。初期以侵犯海馬迴為主,症狀表現為近期記憶力衰退。

    • 路易體失智症 – 為第三常見的失智症,疾病早期以視幻覺、注意力、意識或認知功能起伏及隨後的自發性帕金森症,包含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無法解釋的跌倒症狀為主的失智症,記憶力不一定在早期明顯受損。

    • 額顳葉型失智症 – 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或語言障礙,並時常出現不合常理的行為舉動。平均好發年齡五十歲以後。

    • 帕金森症或亨汀頓症引起的失智症等

  • 血管性失智症

    約占 10-15%,為第二常見的失智症,與腦中風或腦血管損傷有關。常在中風後數個月內認知功能逐漸缺損,許多個案因中風或腦血管損傷引起的部位而合併有局部神經症狀。

 

除了以上兩大類病因,下述疾病也可能間接導致失智症。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AIDS)、頭部創傷、酒精或藥物成癮、腦部慢性生長的腫瘤、甲狀腺功能低下、放射性治療、一氧化碳或重金屬中毒、梅毒、庫賈氏症、或是維生素 B12 或葉酸缺乏等。這些續發性失智症的比例相對不高,因此早期找出可逆性失智症的病因或惡化認知功能的共存原因,給予適當治療以延緩或改善失智狀態,也是失智症診斷及治療的一大重點(2)

 

失智症與健忘有何不同?

記憶力衰退是老化的現象之一,下表可協助我們初步區別一般正常老化下的健忘與邁向失智的認知障礙(3)

  正常老化 失智症
日常生活能力 獨立 需要協助
病識感 有意識察覺記憶力衰退 早期可能有,多無病識感
回想能力 過一段時間或經提醒可想起 經提醒仍不容易記起
對健忘看法 患者比親人更關心 親人比患者更擔心
短期記憶力 較不會忘記 容易忘記
說話連貫性 偶爾忘詞 說話會中斷或用其他詞彙替代
方向感 在熟悉環境中較不會迷路 熟悉環境仍可能迷路
使用新用具 仍具有學習或操作能力 漸無法學習或操作
社交技巧 沒有減退 失去參與的興趣或行為表現不恰當
認知功能測驗 正常 異常

 

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年紀是所有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舉例來說,年齡 65 歲族群受阿茲海默症影響約佔 5-10%;在 85 歲族群中,罹患阿茲海默症比例高達50%。其他不可改變的危險因子包含:女性、種族(黑人、西班牙裔)與基因遺傳因素(3)

然而,也有許多危險因子屬於後天造成可改變的(3)

  • 高血壓: 血壓收縮壓>160mmHg 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 5 倍。

  • 高血糖

  • 肥胖: 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 3 倍,過重者(BMI 25-30 )升高 2 倍。

  • 不足的身體活動與社交活動

  • 營養不均衡

 

失智症的症狀有哪些?

失智症是一個緩慢進行的退化性疾病,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有個別差異。

 

依據失智症病程發展,將可能會出現的行為症狀分為三期(4)

  初期 中期 晚期
程度 症狀輕微,時常被忽略而延誤就醫 生活能力持續下降,對生活事務的處理變得困難 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
遺忘
  • 時常忘記物品位置、說過的話、時間,較無法記住最近發生的事

  • 記憶減退日趨嚴重,如忘記吃飯、洗澡

  • 重複發問

  • 辨認人、環境、時間更加困難

  • 忘記身旁熟悉的人事物

  • 不記得生命中重要的事

  • 不記得自己是誰

誤認 光線不佳時易發生
  • 分不清早晨或黃昏、季節

  • 以為家人是偽裝的

  • 以為所在環境不是自己的家

  • 現實感消失,電視內容物認為真

  • 會與鏡中、反射倒影的自己對話

情緒 起伏大,可能因找不到東西而生氣 可能會突然出現激動的行為 情緒表達困難
個性 猶豫不決、猜疑、膽小、孤僻、暴躁 更易發脾氣,常常與家人或照護者衝突 更為依賴、個性表達不明顯
言語
  • 表達出現困難

  • 想不起來要講什麼

  • 說話字句變少、內容貧乏、不連貫

  • 漸失去閱讀及語言能力

  • 幾乎不說話或只重複固定字句

  • 無法與他人應對

迷路 不常去的地方會迷路 在熟悉的地方也會迷路 幾乎已無法自行外出
睡眠 日夜顛倒,夜間活動 可能整夜不睡,白天嗜睡 日間節奏紊亂,白天睡眠時間更長
行動 不愛出門、失去興趣 無法順利到達目的地,甚至家裡廁所、臥室 行走困難,需輪椅輔助
飲食 吃過還表示要再吃 重複要食情形更加嚴重 可能會吞嚥困難
衛生 衣著選擇不當 需協助如廁 大小便失禁

 

該如何預防失智症?

因為目前還沒有有效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因此如何預防失智症就成為大家關心的議題。

如同前述仍有許多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是我們可以盡力改變來預防或延緩失智症。

  • 多運動 – 運動有益於腦部健康。大型研究顯示,較常運動族群有相對較低的認知障礙、血管型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發生率(5)。且隨著運動強度、頻率增加,有更佳的預防力(6)。另外,運動對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等也有正向效果,有助於預防血管性失智症。對於 65 歲以上族群,世界衛生組織給予的運動建議包含:

    • 每週至少 150 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或 75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1)

    • 有氧運動每次至少 10 分鐘以上

    • 每週至少兩天的肌力訓練

  • 飲食 – 地中海飲食有益於維持認知功能。統合分析研究顯示,長期高度遵循地中海飲食的族群,有較低的輕度認知障礙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7)。另外,研究發現對於認知正常的健康族群,採用地中海飲食,有較佳的記憶及整體認知能力(8)。WHO 提供的飲食建議包含(1)

    • 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與全榖食物

    • 每日至少攝取 400 公克(大約五份)蔬果

    • 每日攝取熱量,精緻糖所占熱量不可超過 10%,約相當於 50 公克的糖

    • 每日攝取熱量,脂肪所占熱量不可超過 30%,且應優先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如:魚、酪梨、堅果、植物油

    • 每日鹽份攝取量在 5 公克以下

  • 補充有科學實證對失智症有益的營養素:

    • Omega 3 脂肪酸 – 魚類富含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認知能力下降具有預防或治療效果。一項蒐集了 8 年臨床試驗的統合分析發現,年長者無論是否患有輕微認知障礙,長期使用 DHA、EPA 或兩者混和的魚油營養補充品,約有7成試驗呈現正向效果,包含工作記憶力、執行能力、近期記憶及語言記憶等(9)

    • 葉酸 – 葉酸是中樞神經系統發展的重要物質之一。如果在初期懷孕階段,孕婦體內的葉酸不足,可能會造成嬰兒先天神經缺損;而成年人若葉酸缺乏,有較高的半胱胺酸血液濃度,推論與動脈疾病、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有關(10)。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約 400 微克 (μg)。

    • 維生素 B12 –缺乏可能會造成貧血及神經受損,補充足夠的維生素 B,可降低半胱胺酸血液濃度,將有助於減緩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患者認知能力的下降(11)。成人健康族群每日維生素 B12 建議攝取量約 2.4 微克。

    • 卵磷脂 – 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力及知能減退與其腦中分泌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的神經細胞減少有密切關係,而卵磷脂是食物來源中主要的膽鹼來源,額外攝取可能減緩失智症的病程(12)

 

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2)

失智症患者可能為了企圖掩飾記憶力退化、思考與語言障礙,變得冷漠寡言、過度防禦或過度依賴,這些都會讓照顧者疲憊不堪與無法理解,容易出現情緒反應。與失智症患者相處與溝通,有一些建議方向可以嘗試:

  • 不把患者當成小孩看待,應適度詢問其需求,而非完全由照顧者決定。

  • 誠心理解並接納患者真正想傳達的意思或情緒。

  • 同理心,想像自己有一天也出現失智症狀時,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最擔心什麼事。

  • 以溫和平靜的口吻,使用簡短、清楚指示的用語,並多觀察患者手勢、臉部表情及情緒反應等,通常可以達到有效溝通。

 

政府與醫療單位有哪些資源可協助、支援家屬(2)

有失智家人的照顧者,可以善用衛福部已建構的失智症照顧服務資源,包括:

  • 家庭照顧者服務專線 0800-50-7272(有你真好真好)

  • 失智症關懷專線 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

  • 長期照護專線 02-412-8080

此外,衛福部針對失智症患者也提供以下服務:

  • 日間照顧服務單位

  • 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

  • 有失智症專區之機構住宿式服務

  • 專門提供失智長者服務的團體家屋

  • 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

詳細資訊可以打電話至前述電話服務專線或查詢台灣失智症協會相關資源網站: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About/3

 

不論是身為患者或照顧者的角色,失智症都是個令人受挫、沮喪的疾病,隨著社會邁向高齡化,身體衰老、腦部退化將會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我們可以藉由深入了解失智症,及早開始執行可改善的預防措施,來延緩失智症的發生。對於照顧者而言,政府及許多組織均提供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可以尋求協助,你並不孤單,主動諮詢、搜索失智症相關機構及資源,將會有人與你分享經驗、一同分擔照顧者所背負的重擔。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

1、Risk Reduc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WHO Guidelin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2、衛生福利部醫事司與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 失智症診療手冊(106 年 2 月三版)
3、Arvanitakis Z, Shah RC, Bennett D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Review. JAMA. 2019 Oct 22;322(16):1589-1599. doi: 10.1001/jama.2019.4782. PMID: 31638686; PMCID: PMC7462122.
4、邱銘章、湯麗玉,失智症照護指南,2009,原水文化
5、Gallaway, P. J., Miyake, H., Buchowski, M. S., Shimada, M., Yoshitake, Y., Kim, A. S., & Hongu, N. (2017). Physical Activity: A Viable Way to Reduce the Risk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in Older Adults. Brain Sci, 7(2). doi:10.3390/brainsci7020022
6、Hamer M, Chida Y.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evidence. Psychol Med. 2009 Jan;39(1):3-11. doi: 10.1017/S0033291708003681. Epub 2008 Jun 23. PMID: 18570697.
7、Wu, Lei, and Dali Sun. Adherence to Mediterranean diet and risk of developing cognitive disorders: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Scientific reports vol. 7 41317. 23 Jan. 2017, doi:10.1038/srep41317
8、Loughrey DG, Lavecchia S, Brennan S, Lawlor BA, Kelly ME. The Impact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ing of Healthy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dv Nutr. 2017 Jul 14;8(4):571-586. doi: 10.3945/an.117.015495. PMID: 28710144; PMCID: PMC5502874.
9、Martí Del Moral A, Fortique F. Omega-3 fatty acids and cognitive decline: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 Hosp. 2019 Aug 26;36(4):939-949. English. doi: 10.20960/nh.02496. PMID: 31215788.
10、Malouf M, Grimley EJ, Areosa SA. Folic acid with or without vitamin B12 for cognition and dementi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3;(4):CD004514. doi: 10.1002/14651858.CD004514. Update i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4):CD004514. PMID: 14584018.
11、Zhang DM, Ye JX, Mu JS, Cui XP. Efficacy of Vitamin B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gnitive-Related Diseases. 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 2017 Jan;30(1):50-59. doi: 10.1177/0891988716673466. Epub 2016 Oct 17. PMID: 28248558.
12、Higgins JP, Flicker L. Lecithin for dementia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3;(3):CD001015. doi: 10.1002/14651858.CD001015. PMID: 1291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