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因體內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而導致血糖升高,進而引起周遭大血管及小血管併發症的發生(2)。血糖數值判讀及診斷標準如下(3):
正常 | 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 | |
飯前血糖(mg/dL) | <100 | 100-125 | ≥126 |
飯後血糖(mg/dL) | <140 | 140-199 | ≥200 |
糖化血色素 HbA1c (%) |
<5.7 | 5.7-6.4 | ≥6.5 |
註:
|
什麼是第一型糖尿病?什麼是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類型不只一種,而不同類型的糖尿病致病原因也不同,但主要都與胰島素功能有關,人體內的胰島素正是調控血糖的重要荷爾蒙。以下分別介紹較常見類型的糖尿病及其成因(3)(4):
-
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為自體免疫疾病,因為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缺乏,常在兒童及青少年期發生,因此病程也較長,初發病時常以酮酸血症表現,大於九成病人的胰島相關自體抗體呈陽性。
-
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是因為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退化,且伴隨著胰島素阻抗的情形發生,導致血糖無法控制。而胰島素阻抗就代表身體對胰島素的感受度變差,利用胰島素協助降低血糖的功能也因此變差。
-
妊娠型糖尿病(GDM)
懷孕期間荷爾蒙會受到影響而改變,進而發生胰島素阻抗,並在第二至第三孕期時出現高血糖。若孕婦在懷孕前就有高血糖的情形或是有其他危險因子,孕期間罹患妊娠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許多有妊娠型糖尿病的孕婦,即使生產結束後,未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隨之上升。
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因自體免疫疾病而導致胰島β細胞喪失功能的第一型糖尿病之外,更多人罹患的第二型糖尿病,則是因為遺傳、後天的肥胖及飲食不均衡所導致。正常情況下,身體會將吃進去的含醣類食物經消化吸收後變成葡萄糖,若胰島素不足,就無法使葡萄糖進入細胞供代謝產能給身體使用,而發生高血糖的情況。因此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缺乏下,若沒有控制含醣類食物攝取量,則會快速惡化高血糖症狀(5)。
許多人認為,糖尿病就是單純吃太多糖所導致,而忽略掉醣類的影響。醣類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來源主要來自多醣體的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麵食、馬鈴薯、蕃薯等五穀根莖類;部分來自奶類的乳糖、水果及蔬菜中的果糖及其他糖類,這些醣類食物吃入體內會代謝成葡萄糖,若攝取過量就會對血糖數值造成影響(6)。
什麼人容易罹患糖尿病?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功能退化,許多慢性疾病都會找上門。國民健康署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3年進行1次糖尿病篩檢,65歲以上民眾則是每年篩檢1次。除了年紀之外,若符合下列糖尿病危險因子,也建議進一步檢查(3)(7):
- 符合下列兩個或以上危險因子者,建議檢測。篩檢結果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者,建議至少每3年再檢測一次。
- 身體質量指數 ≥ 24 kg/m2 或腰圍男性 ≥ 90公分/女性 ≥ 80公分
- 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
- 曾罹患心血管疾病
- 高血壓(≥140/90 mmHg)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35 mg/dL 或三酸甘油酯 > 250 mg/dL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婦女
- 曾診斷為妊娠性糖尿病的婦女
- 缺乏運動
- 臨床上有胰島素阻抗的症狀(例如: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
- 曾檢查為葡萄糖耐受度不良、空腹血糖偏高、或HbA1c ≥ 5.7%者,則建議每年篩檢。
糖尿病的症狀有哪些?罹患糖尿病前期有徵兆嗎?
糖尿病前期若未進行血糖檢測,通常不會感覺到明顯症狀;若血糖持續過高時,則容易發生高血糖典型症狀: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也就是臨床上常說的「三多一少」(3)(7):。其中的多尿症狀,主要是因為腎臟無法負荷葡萄糖的再吸收,導致糖分隨尿液排出而造成滲透性利尿,常出現於血糖升高至180 mg/dL時,此時若病患補充更多含糖飲料反而會造成情況惡化(8)。除了常聽到的三多一少之外,高血糖亦可能導致視力模糊,而少數病人若發生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則會有嚴重脫水及感覺遲鈍等症狀;若糖尿病患者剛好處於嚴重感染或是其他急性疾病期間,則可能發生酮酸中毒情形(8)。
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
血糖過高時,會侵犯全身的大小血管、神經及器官,若長期沒有妥善治療,甚至可能導致心肌梗塞、失明、洗腎、截肢等不可恢復的併發症。另外,糖尿病患者得到口腔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例如牙齦炎或牙周病,嚴重時將導致牙齒鬆脫(9)。如果糖尿病患者可及早就醫獲得適當治療,同時遵照醫療人員的建議改善生活方式,就可避免或延緩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每減少1%,因糖尿病而導致的死亡風險降低21%,心血管併發症降低14%,小血管併發症的風險降低37%,因周邊血管疾病而導致截肢或死亡的機會更下降43%(9)(10)。
糖尿病會好嗎?
糖尿病患者發現疾病時,通常胰島β細胞都已遭受不可逆的破壞,因此難以痊癒,不過只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則,就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9):
控制血糖是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為了要維持生活品質及避免各種大小血管病變的發生,應長期努力依照以上原則,學習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 聰明飲食
糖尿病患者可以與營養師討論,訂立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達到定時定量的均衡飲食,並控制醣類攝取,選擇烹調方式較清淡的食物(如: 水煮、清蒸、涼拌、少油少鹽),以及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 - 規律運動
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幫助是可以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和改善血流,建議進行每週至少150分鐘的有氧運動,不要連續2天沒有運動。可以選擇在固定時間運動,餐後1至2小時是較佳的運動時段。 - 正確用藥
目前的降血糖藥物分為口服及注射劑型,因作用機轉不同,可能會同時併用多種藥物,以達到最佳血糖控制。病患應遵循醫師處方按時服藥,注射型藥物則要確保了解施打及保存方式,才能完整發揮藥效。
延伸閱讀:糖尿病怎麼吃,營養師為你分析常見6種血糖輔助營養素
糖尿病該如何治療?
如同上述,糖尿病的最佳治療方式,就是飲食、運動及藥物三項的正確搭配。此外,目前也有研究指出一些營養素補充品可帶來好處,不過由於各項研究之統計方法差異,效益仍待進一步分析。建議在食用這些營養素之前務必與醫師討論,不可自行停止處方藥物或減量藥物:
罹患糖尿病後,需要與其長期抗戰,除了藥物治療外,持之以恆的搭配健康的飲食及規律的運動,就能穩定控制血糖,活出精彩人生。
- 苦瓜胜肽
苦瓜在草本醫學歷史上被用來治療糖尿病,富含礦物質、活性胜肽等價值(11)。一項收錄1045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統合分析研究發現,比起安慰劑組別,補充苦瓜萃取物的組別可以平均下降飯前血糖、飯後血糖、以及糖化血色素(12),可視為在輔助糖尿病有效的草本營養素。 - 肉桂萃取物
肉桂成分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活化體內胰島素受體、並增加肝醣合成,進而改善血糖與血脂(13)(14)。有研究建議,除了降血糖藥物以外,額外補充肉桂,對於飯前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有益(15)。另有研究收錄140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取肉桂萃取物連續3個月,可以改善其血糖數值、血脂狀況,尤其在BMI大於27的患者中改善更是明顯(16)。 - 鉻與鋅
血糖恆定過程中,需要礦物質鉻與鋅的參與,而糖尿病患這體內氧化壓力大,因此有實驗給予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補充含有鉻與鋅的補充劑,發現對於糖尿病患可以提升抗氧化的好處(17)。研究指出鉻在葡萄糖耐受性差的患者、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型糖尿病患者中扮演一定的調控角色,鉻的補充建議量會來到每日200微克,可視為糖尿病輔助的礦物質(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