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為什麼皮膚乾也會得濕疹?醫師告訴你濕疹的原因、症狀與該如何治療

濕疹是什麼?

濕疹(Eczema)其實就是皮膚發炎(Dermatitis)的狀態,是一種臨床以及病理的「表徵」,濕疹常伴有搔癢、發紅、脫屑、水腫性丘疹等症狀,且會以特定的發炎模式惡化。在皮膚的切片下,濕疹會出現表皮細胞間水腫,稱之為海綿樣變化(spongiosis)。一些外在因子或內在因子複雜的交互作用,都可能導致濕疹的發生,若發生原因不明,則可依症狀及病理特徵分為急性、亞急性、或是慢性濕疹(1)。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約影響10%至30%不同的種族或年齡群(2),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濕疹)在兒童中比在成人中更常見,而缺脂性濕疹(或稱為乾燥性濕疹)則較常發生於老年人(3)

 

濕疹的原因有哪些?

當皮膚受到外來物質刺激或是內在因子影響,會使得皮膚受到侵犯而產生發炎反應,就會產生「皮膚發炎」。可能導致濕疹的原因如下(1):

外在因子 內在因子
化學物質
細菌
藥物
其餘過敏原(特定食物、動植物等)

健康狀況
皮脂分泌
流汗
本身有過敏性疾病

 

濕疹發展的進程

急性期濕疹通常是指剛發生的前幾天,可能的皮膚症狀包含水泡、滲出型紅斑、水腫等,且這些症狀可能同時出現(1)。若濕疹發生時間超過一周,則會進展為慢性濕疹,除了急性期症狀表現外,通常還會因搔抓,而導致色素沉澱及皮膚增厚、苔癬化的情形(1)

急性濕疹 慢性濕疹
泛紅➜丘疹➜水泡、膿泡、浸潤➜脫屑 苔癬化增厚;色素沉澱
痊癒

 

常見濕疹的診斷有哪些?

依據濕疹的特定表徵(如致病原因、好發部位)、臨床上區分成不同的診斷:以下為大家介紹常見的濕疹類型

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直接接觸物質而導致的接觸性皮膚炎,類型包含以下兩種(1)(3):

分類 成因 物質
過敏性
接觸性皮膚炎
過敏原誘發免疫反應 香料、羊毛脂、防腐劑、外用抗生素、特定植物、鎳或汞等金屬、染髮劑等(4)(5)
刺激性
接觸性皮膚炎
觸發物質本身會直接損害皮膚
約佔接觸性皮膚炎案例的80%
水、肥皂、清潔劑、漂白劑、酸/鹼溶劑、紙張、灰塵或土壤等(6)

症狀(1)(3)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與過敏原接觸的皮膚區域,表現出界限清楚的濕疹性皮疹,通常伴隨著嚴重癢感。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急性期症狀為紅斑、水腫、水泡以及滲出液。慢性症狀則以皮膚苔蘚化、過度角化和龜裂為主。

好發族群(1)(3)
若長期接觸相關過敏或刺激物質,都可能發生接觸性皮膚炎。其中,好發族群包含:

  • 食品加工人員
  • 醫療保健工作者
  • 機械工廠工人
  • 清潔人員
  • 家管
  • 嬰兒的尿布疹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與過敏性家族病史(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以及血液中較高濃度的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 IgE)有關(7)

症狀
主要症狀包含皮膚乾燥、反覆發作的紅疹及嚴重搔癢,而持續的惡性循環更會進一步影響日常活動及睡眠(8)。兒童與成人的症狀也有些微差異(9)

兒童患者 成人患者
急性濕疹樣病灶
伴隨滲出液
有水泡產生及結痂

慢性苔癬狀病灶
表皮增生為主
較常發生在頭、頸及四肢

好發族群
異位性皮膚炎可在任何年齡發病,但主要好發於孩童及青少年,約四分之一的病人在成年後才出現症狀(10)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反覆發生的皮膚炎,且通常發生在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 頭皮、臉部、腋窩、頸部、外生殖部位等),與皮屑芽孢菌(一種黴菌)的過度增生有強烈相關(11)

症狀(3)
主要特徵包含油性脫屑及紅斑,可能伴隨輕微的癢感。

好發族群(3)(11)(12)

  • 2周至12個月大的嬰兒症狀常出現於頭皮,呈現黃色斑點狀、油膩的鱗狀硬皮疹。新生兒脂漏性皮膚炎,也稱為搖籃帽、乳痂。
  • 青少年或成人盛行率約在中年達到高峰,且對男性的影響大於女性。
  • 特定疾病患者HIV患者或帕金森氏症患者有較高機會發生。

 

缺脂性皮膚炎(乾燥性濕疹)(1)(3)

缺脂性皮膚炎常發生於下肢部位,因年齡老化導致的皮膚屏障損傷,使得角質層水分流失為主要的致病原因。若環境濕度低(如: 寒冷乾燥的天氣),或暴露於刺激性清潔劑或刺激物則會加重病況。

  • 症狀通常為搔癢、皮膚脫屑、表層龜裂,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炎反應。嚴重的情況,甚至會發生乾裂出血。
  • 好發族群通常發生在皮膚乾燥的老年人。

 

得了濕疹該怎麼辦?濕疹會傳染嗎?

如同前面所介紹,不同診斷的濕疹可能是因為接觸刺激物質引起的免疫反應、或先天/後天導致的表皮屏障受損,並不會因接觸而傳染。不過,若是本身有表皮屏障缺失的話,則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7)

以下,簡單介紹不同類型的濕疹,可以進行的自我照護:

類型 成因 自我照護
接觸性皮膚炎 外來物質刺激 避免接觸過敏/刺激物質
適當使用潤膚劑
異位性皮膚炎 外來物質刺激/內在因子影響 避免接觸過敏/刺激物質
適當使用潤膚劑
脂漏性皮膚炎 皮脂腺豐富 皮脂分泌旺盛時,應維持足夠清潔
缺脂性皮膚炎 皮膚屏障損傷導致乾燥 充足使用潤膚劑
(可選擇以油為基底,保濕能力較佳的潤膚劑)

 

濕疹的治療方法(針對異位性皮膚炎)

上述的自我照護方式為目前常見濕疹的第一線治療,但當急性發作時,仍應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不同診斷的濕疹治療方式會有所不同,以下介紹異位性皮膚炎的輔助治療方法(10):

  •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為溫和安全的止癢藥物。
  • 外用類固醇
    依照皮膚症狀的嚴重程度、年紀以及部位,醫師可能開立弱效/中效/強效的外用類固醇,外用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遠低於全身性類固醇。
  • 抗感染藥物
    當皮膚被抓破導致傷口時,就有可能受到細菌(最常見為表皮金黃色葡葡萄球菌)、黴菌或病毒的侵犯,此時便應依照醫師指示,使用抗感染藥物。
  • 濕敷
    適當的搭配濕敷及外用類固醇藥膏可以協助修復皮膚屏障,也能夠避免搔抓。
  • 光照療法
    可以利用紫外線中的UVB進行光照療法,大多使用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廣泛性慢性濕疹的患者。
  • 免疫調節藥物
    一些免疫調節藥物被研究證實對難治型濕疹有幫助,但因可能出現副作用,須經醫師專業判斷後才能使用。

 

異位性皮膚炎病患的飲食與注意事項

改善異位性皮膚炎需要減少過敏物質的暴露,在飲食方面,最常造成疾病惡化的食物包含牛奶、雞蛋、花生、大豆等,而花粉相關食物(如:蘋果、梨子、胡蘿蔔等)也可能導致過敏情形(13)(14)。此外,應避免攝取過度添加的加工食品,並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要飲食來源。

 

目前也有少數研究指出一些營養素補充品可能帶來好處,不過仍需更多研究證據支持在臨床上的運用:

魚油

研究推論,人體內的花生四烯酸(AA,屬於Omega 6脂肪酸)會引起體內發炎反應,可能導致對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藉由補充Omega 3脂肪酸替代Omega 6脂肪酸,進而減少發炎因子(15)。而魚油正是良好的Omega 3脂肪酸補充來源。研究結果顯示,魚油對於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整體症狀有幫助(16)

益生菌

研究顯示,在健康兒童中,腸道菌叢以乳酸桿菌為主;易過敏兒童的腸道菌叢,則以革蘭氏陰性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較多(17)。隨機臨床實驗結果指出,從孕期36週的孕婦開始給予益生菌補充(菌種包含Lactobacillus paracasei以及Bifidobacterium bifidum等菌株),直到新生兒滿六個月,比起給予安慰劑的組別,益生菌可以防止新生兒對常見食物過敏原發生過敏,進而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18)

維生素D

有部分研究顯示,缺乏光照導致體內有較低的維生素D,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及嚴重程度有關(19)。一篇統合性分析也指出,若孕婦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較低,會導致小孩有較高風險發生濕疹(20)。根據國健署建議,新生兒至成年期間的維生素D參考攝取量為10微克(21)

鋅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皮膚屏障及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22)。一篇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毛髮中鋅濃度較低的病人補充鋅,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23)

 

得到濕疹後,最惱人的就是其不定時的反覆發作,嚴重時可能還會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因此,平常便應該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並適當的利用潤膚劑讓肌膚維持濕潤,如此一來,才能慢慢調整難以改善的過敏體質!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提供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傳遞正確的資訊,對於疾病的症狀、治療、預防、保養一手掌握,若您也喜歡這樣的資訊,歡迎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Copyright © 2024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