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什麼?
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株具有高度傳染力,並持續演化,上述特性可能造成季節性或特定年度的大爆發。流感病毒藉由空氣傳播,感染呼吸道系統:鼻子、口、咽喉與肺部。咳嗽、噴嚏、近距離交談或是接觸易汙染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握手、手機、鍵盤後,再觸摸自己的眼、口、鼻,這些都是流感病毒傳播的途徑。在症狀發生的第3到4天,是病毒傳播力最強的時候;然而,健康患者也可能在症狀發生前傳染給他人。感染後病毒傳染力可能持續 5-7 天,而症狀可能持續2週,甚至更長。幼童、老年人、孕婦、免疫系統低下患者,以及有多種慢性疾病的患者,均為流行性感冒的高危險族群(2)。

流行性感冒有分那些型?
感染宿主為人類的流感病毒主要為A、B、C三型(2):
- A 型流感病毒 – 感染宿主不一定為人類,會造成每年季節性的流行性感冒。由於病毒表面結合的蛋白種類繁多,因此區分為多種亞型,HA 醣蛋白是病毒能夠附著到細胞的重要工具,是誘發免疫反應最主要的抗原;NA 醣蛋白則催化病毒自宿主細胞釋出,以進行病毒擴散。A 型流感病毒目前主要可分為 H1N1 與 H3N2 兩大類病毒株。
- B 型流感病毒 – 感染宿主主要為人類,會造成每年季節性的流行性感冒。
- C 型流感病毒 – 感染宿主僅為人類,感染後多為較輕微的呼吸道症狀,零星案例與爆發地區性小,通常不會成為流行性病毒傳染,也多不在流感疫苗的考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定義,流行性 (epidemic) 指的是在特定時間預期出現的病毒傳染,感染案例於短時間內激增,或是傳播變得難以控制;而全球大流行 (pandemic) 的則為某一種人類尚無法免疫的新型傳播疾病,於某一時期同時在全球已超乎預期的速度與規模流行。衡量指標在於疫情是否橫跨地理限制、流行於世界多國。過去被公認的全球大流行流行病有:14 世紀的黑死病、19 世紀末的天花、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1981 年的愛滋病毒,以及最近一次 2009 年的 H1N1 流感(2)。
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和一般感冒有什麼差異?
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均為病毒導致之上呼吸道感染,且具有相似的症狀。在上呼吸道感染中,鼻病毒為最常見的病毒,約佔 30%-50%;冠狀病毒則為第二常見病毒;流感病毒約佔一般感冒案例的 5-15%。感冒症狀會因患者的年紀、生理狀況以及免疫反應而有很大的變異,不過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還是有些微差異,整理如下(3)(4):
流行性感冒 | 一般感冒 | |
症狀開始 | 突然發作 | 平緩 |
發燒 | 常見 | 少見 |
痠痛 | 常見 | 輕微 |
發冷 | 常見 | 少見 |
疲倦虛弱 | 常見 | 有時候 |
鼻水 | 有時候 | 常見 |
咳嗽 胸部不適 |
常見 | 輕微至中度 |
喉嚨痛 | 有時候 | 常見 |
頭痛 | 常見 | 少見 |
症狀強度 | 較強烈 | 較輕微 |
併發症 | 較易出現肺炎、續發性細菌感染或需要住院 | 少見 |

流行性感冒的死亡率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 (WHO) 估計全球每年有三到五百萬嚴重流感案例,而流感的全因死亡率約為 25 萬至 50萬人。且在 65 歲以上族群,流行性感冒的相關死亡率為 65 歲以下族群的 26 倍(5)。在台灣,門診流感患者約有 0.5% 需要住院,其中 7% 患者有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會轉往加護病房,這部分患者的死亡率約為 20%(6)。
如何預防流行性感冒?
降低罹患流行性感冒風險,以及減少流感併發症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年接種疫苗,不過我們仍可藉由改善一些日常習慣,來預防流行性感冒(7)。
- 避免與生病患者近距離接觸,如果自己生病也盡量避免與他人接觸。
- 咳嗽或流鼻水時需要遮掩口鼻
- 經常洗手
- 避免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觸摸眼睛、鼻子、嘴巴
- 經常清潔、消毒被頻繁碰觸的物體表面
- 飲食上,維持三大營養素與礦物質的營養均衡,多攝取原形食物,減少食用加工食品、精緻澱粉。
- 維持適當頻率的運動
- 充足睡眠
- 營養素補充:
- 維生素 C – 研究顯示,每日補充1000毫克維生素 C 可縮短 8% 病程長度,舉例來說,如果一般感冒症狀持續 7-10 天,維生素 C 可縮短 1.5-2 天的病程。另一項研究,受試者每日補充 200-2000 毫克的維生素 C,可以減少 50% 的感冒發生率(8)。
- 維生素 D – 在人體免疫系統扮演重要的角色,一項刊登於英國醫學雜誌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 的大型回顧性研究,一共收錄 25個臨床實驗共11,000 位受試者,結果顯示維生素 D 可降低 12%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9)。
- 接骨木莓萃取物 –是歐洲接骨木樹的深紫色漿果,是歐洲人家庭必備草藥,富含生物類黃酮、花青素等,具有強力的抗氧化作用。研究顯示,接骨木莓可減緩病毒感染的症狀,具有抗病毒作用(10)。
- 鋅 – 微量元素鋅是人體必需礦物質,參與體內許多的生化反應,尤其是免疫蛋白的合成和作用,都是缺鋅不可。研究發現補充礦物質鋅,對於免疫調節有幫助,可縮短感冒的病程及降低症狀的嚴重性(8)。
流行性感冒是個年度季節性爆發的疾病,與一般感冒的差異在於,流感的症狀比較嚴重,有較高的併發症發生率並增加醫療負擔。流感高危險族群有幼童、65 歲以上人口、免疫系統低下患者,及有多種慢性病的患者,這類患者由於免疫系統較差,往往會有較嚴重的併發症及預後不佳等狀況。除了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外,我們可藉由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遵循健康飲食原則、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並適時補充可提升免疫力的營養素來預防流感,不僅保護自己,也同時守護家人的健康。
